【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康复医学治疗卫生技术中级冲刺密卷答疑(K5),更多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中级职称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冠心病Ⅰ期康复的时间约为
A. 3~7天
B. 1~2周
C. 3~4周
D. 1~1.5个月
E. 2~3个月
2. [单选题]一次心理治疗的治疗时间一般以
A. 20~30分钟为宜
B. 30~40分钟为宜
C. 40~50分钟为宜
D. 50~60分钟为宜
E. 60~70分钟为宜
3. [单选题]不能完成所定标准的Barthel指数得分是
A. 0分
B. ≤20分
C. 21~40分
D. 41~59分
E. ≥60分
4. [单选题]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①以人为本,践行宗旨;②遵纪守法,依法执业;③尊重患者,关爱生命;④优质服务,医患和谐;⑤廉洁自律,恪守医德;⑥严谨求实,精益求精;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⑧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请选择正确:
A. ①、②、④、⑥、⑧
B. ①、③、⑤、⑦、⑧
C. ②、④、⑤、⑥、⑦
D. ②、③、⑥、⑦、⑧
E. 以上都是
5. [单选题]下述肌肉中,使足内翻的是
A. 冈下肌
B. 胫后肌
C. 大圆肌
D. 髂腰肌
E. 半腱半膜肌
6. [单选题]类风湿结节是血管炎的一种表现,其构成不包括
A. 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组织
B. 肉芽组织间有大量的浆细胞
C. 上皮样细胞外层覆以肉芽组织
D. 肉芽组织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
E. 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浸润,排列成环状
7. [单选题]关于轴突波叙述错误的是
A. 产生轴突波的过程中有突触传导
B. 有固定的潜伏期
C. 只有达到40Hz的重复刺激才能引起轴突波
D. 轴突波位于M反应和F波之间
E. 若肢体近端有神经发芽则此刺激将会沿着轴突的分支从远端返回
8. [单选题]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症状,这种治疗方法称为
A. 对症治疗
B. 对症治疗,或称治本
C. 对因治疗
D. 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E. 对因治疗,或称治标
9. [单选题]持续被动运动(CPM)的特点不包括
A. 作用时间长
B. 不能早期使用
C. 稳定、可控
D. 安全、舒适
E. 不引起肌肉疲劳
10. [单选题]在膝部特殊检查中,"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松弛,检查者一手手掌在髌骨上方压挤髌上囊,并用手指髌骨两侧,使液体流入关节腔,然后用另一手的示指轻轻按压髌骨"的是
A. 浮髌试验
B. 髂胫束挛缩试验(Ober试验)
C. 研磨试验(Apley试验或膝关节旋转提拉和挤压试验)
D. 半月板弹响试验(回旋研磨试验或McMurray征)
E. 髌骨摩擦试验(Soto-Holl征)
11. [单选题]一个步行周期中摆动相所占的比例是
A. 30%
B. 40%
C. 50%
D. 60%
E. 70%
12. [单选题]关于心的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位于胸腔中纵隔内
B. 心纵轴与身体中线平行
C. 约2/3在身体正中面右侧
D. 约1/3在身体正中面左侧
E. 前方对向胸骨体和2~6肋骨
13. [单选题]直流电疗法的禁忌证是
A. 周围神经伤病
B.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C. 关节炎
D. 慢性炎症
E. 孕妇腰腹部
14. [单选题]关于X线造影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静脉肾盂造影是直接造影法
B. 钡剂造影是直接造影法
C. T管造影是直接造影法
D. 心导管造影是直接造影法
E. 经尿道膀胱造影是直接造影法
15. [单选题]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叙述错误的是
A. 为特异性的
B. 为非特异性的
C. 是可逆的
D. 符合质量与作用定律
E. 二者结合才能启动其生理活性
16. [单选题]摇法具有的主要作用为
A. 肢体疼痛麻木不仁风湿痹痛
B. 舒筋活血滑利关节解除关节交锁
C. 祛瘀消积和中理气调节肠胃功能
D. 温经散寒调和气血消除疲劳
E.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
17. [单选题]晚期癌症病人姑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
A. 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B. 尽可能缓解肿瘤
C. 减轻症状,维持或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D. 放弃抗癌治疗
E. 节省经费
18. [单选题]关于人体发育叙述正确的是
A. 3岁时已接近成人脑重
B. 脊髓成熟的重要标志为髓鞘由下向上逐渐形成
C. 小儿身高和体格明显增大出现在青春期
D. 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表现仅在青春期生长发育阶段
E.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
19. [单选题]与常规X线摄影技术相比,计算机X线成像(CR)的优点不包括以下
A. 操作简单容易
B. X线剂量明显低于常规X线摄影技术
C. 可高保真储存、再现及传输图像
D. 空间分辨力增高
E. 存储空间明显减小
20. [单选题]康复基本内涵不包括
A. 采用综合措施
B. 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C. 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D. 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器质障碍为核心
E. 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