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资格考试真题(C1),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资格考试真题(C1),更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寒者热之"的所属的治法是
  A. 反佐法 
  B. 正治法 
  C. 反治法 
  D. 从治法 
  E. 扶正法 
 
2. [单选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的是
  A.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B. 邪气伤人,正气必然受损 
  C. 正气充足,与邪相争,祛邪外出 
  D. 正气旺盛,邪气难以入侵 
  E. 正气虚弱,邪气不足 
 
3. [单选题]诊断下肢静脉曲张应首选
  A. B超 
  B. CT检查 
  C. X线检查 
  D. 静脉造影 
  E. 动脉造影 
 
4.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镇肝熄风汤的治疗范围的是
  A.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 
  B. 肢体渐觉不利 
  C. 眩晕跌仆,昏不知人 
  D. 脑部热痛,心中烦热 
  E. 颠部作痛,目眩鼻塞 
 
5. [单选题]瘀血致痛的特征之一是
  A. 胀痛 
  B. 固定痛 
  C. 刺痛 
  D. 绞痛 
  E. 冷痛 
 
6. [单选题]善清上焦之火的药物是
  A. 黄连 
  B. 黄芩 
  C. 黄柏 
  D. 苦参 
  E. 栀子 
 
7. [单选题]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并发症是
  A. 肺气肿 
  B. 肺不张 
  C. 肺空洞 
  D. 胸膜炎 
  E. 肺钙化灶 
 
8. [单选题]胃大部切除术后,不正确的是( )。
  A. 均半卧位 
  B. 继续胃肠减压 
  C. 禁食输液 
  D. 肛门排气后即可拔胃管试进食全流 
  E. 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9.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半夏泻心汤证临床表现的是
  A. 呕吐 
  B. 心下痞 
  C. 按之痛 
  D. 肠鸣下利 
  E. 苔腻微黄 
 
10.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立法宗旨是
  A. 防病治病,救死扶伤 
  B. 加强医师队伍建设,保护人民健康 
  C. 检验评价专业知识与能力 
  D. 受社会尊重,受法律保护 
  E. 加强医师管理注册 
 
11. [单选题]当归拈痛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 升麻 葛根 茯苓 
  B. 防风 泽泻 厚朴 
  C. 黄柏 苦参 黄芩 
  D. 白术 泽泻 甘草 
  E. 羌活 知母 大黄 
 
12. [单选题]邓巴认为患者的病前人格特点大多是: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进取心,有强烈的依赖愿望,易怨恨不满,常常压抑愤怒
  A. 消化性溃疡 
  B. 原发性高血压 
  C. 冠心病 
  D. 支气管哮喘 
  E. 恶性肿瘤 
 
13. [单选题]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 有传染性、季节性、免疫性和病原体 
  B. 有传染性、病原体、免疫性和流行性 
  C. 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和病原体 
  D. 有传染性、免疫性、地方性和病原体 
  E. 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免疫性 
 
14. [单选题]治老人虚人便秘,肠燥津液不足,首选的药组是
  A. 薏苡仁、当归 
  B. 火麻仁、芦荟 
  C. 芒硝、柏子仁 
  D. 火麻仁、郁李仁 
  E. 番泻叶、牵牛子 
 
15.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葛根芩连汤证具有的表现
  A. 苔黄厚焦燥,脉沉有力 
  B. 下利急迫,色黄热臭 
  C. 肛门灼热 
  D. 腹无硬痛 
  E. 苔黄脉数 
 
16. [单选题]休克早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
  A. 心率加快 
  B. 脉压小 
  C. 神情淡漠 
  D. 尿量减少 
  E. 血压下降 
 
17. [单选题]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体液 
  B. 吸血节肢动物 
  C. 消化道 
  D. 呼吸道 
  E. 土壤 
 
18. [单选题]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肾的属性是
  A. 藏元阳为阳脏 
  B. 阳中之阳脏 
  C. 阳中之阴脏 
  D. 阴中之阳脏 
  E. 阴中之阴脏 
 
19. [单选题]某病人2年前发现右腰部皮下有一肿块,而今肿块略有增大。其特征为肿块境界清楚,呈分叶状,质地软,无压痛。该肿块为( )。
  A. 脂肪瘤 
  B. 粉瘤 
  C. 纤维瘤 
  D. 血管瘤 
  E. 腱鞘囊肿 
 
20. [单选题]石菖蒲善于治疗的痢疾是
  A. 湿热痢 
  B. 寒湿痢 
  C. 疫毒痢 
  D. 休息痢 
  E. 噤口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