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职称考试宝典妇产科护理高级职称(正高)海量在线题库(B9),更多妇产科护理(正高)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关于双卵双胎描述正确的是
A. 两个胎儿的基因相同
B. 两个胎儿间的血液循环不相通
C. 两个胎儿的血型相同
D. 由两个卵子分别受精形成
E. 两个胎儿的容貌不同
2. [多选题]某孕妇,妊娠35周,产前检查嘱其每天数胎动次数,需来医院处理的情况有
A. 胎动30次/12小时
B. 胎动2次/小时
C. 胎动5次/12小时
D. 胎动频繁后逐渐减弱
E. 胎动5次/小时
3. [多选题]医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正确的是
A. 每日常规消毒2次
B. 湿式清扫,保持清洁
C. 用来苏水每日擦2次
D. 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E. 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以含氯消毒剂拖地或喷洒地面
4. [多选题]社区护士所收集资料的内容,对个人来讲应包括
A. 地理环境特征
B. 人口群体特征
C. 人的主观感觉
D. 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健康资料
E. 人口健康状况
5. [多选题]患者用药后的评价内容包括 ( )
A. 患者是否遵从药物治疗方案
B. 患者是否掌握有关用药知识
C. 患者治疗效果
D. 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E. 患者能否说出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
6. [多选题]关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针刺伤发生后应立即自针刺伤处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B. 再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冲洗针刺伤部位
C. 如果患者无传染病,无需报告
D. 最后使用皮肤消毒液对暴露部位进行消毒
E. 皮肤、黏膜暴露后无需进行处理
7.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临床死亡期特征
A. 心脏停搏
B. 呼吸停止
C. 瞳孔缩小
D. 出现尸冷
E. 各种反射消失
8. [多选题]产后会阴护理正确的是
A. 每天会阴擦洗2~3次
B. 会阴水肿者,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
C. 会阴切口缝合后应5~7天拆线
D. 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E. 产后即用红外线照射
9. [多选题]下列哪项与子宫脱垂有关
A. 陈旧性会阴撕裂
B. 张力性尿失禁
C. 子宫颈延长
D. 子宫颈部溃疡
E. 以上均不是
10. [多选题]关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
B. 产后5~7天心脏负担减轻
C. 第二产程心脏的负担最重
D. 心功能不良缺氧导致流产、死胎
E. 妊娠32~34周时血容量达到最高峰
11. [多选题]女性生殖器的生理特点
A. 阴道有自净作用
B. 阴道内PH值为5~6
C. 宫颈阴道部表面覆以复层鳞状上皮有抗感染的能力
D. 阴道口闭合,可防止外界的污染
E. 孕龄妇女子宫内周期性剥落易造成宫腔内感染
12. [多选题]卫生部护理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 )
A. 协助卫生部加强对护理管理、教育的领导及临床护理资料控制和技术指导
B. 组织护理教学师资和护理管理骨干的培训工作
C. 收集国内外护理科研技术信息资料
D. 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E. 研究解决护理存在的问题
13. [多选题]护理人员要达到"慎独"的境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上应必须具备的是
A. 强制性
B. 自觉性
C. 一贯性
D. 排他性
E. 坚定性
14. [多选题]医院的基本功能有 ( )
A. 医疗工作
B. 教学工作
C. 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
D. 科研工作
E. 保健工作
15. [多选题]有关产褥感染的处理原则正确的是
A. 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B. 支持疗法
C. 半卧位以利引流
D. 会阴水肿,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
E. 禁用宫缩剂,避免感染扩散
16. [多选题]关于性腺轴的调节反馈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剂量雌激素对下丘脑产生负反馈
B. 排卵前大剂量雌激素对垂体产生正反馈
C. 排卵后大剂量雌激素对垂体产生负反馈
D. 雌激素、孕激素产生的反馈又称长反馈
E. 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产生的负反馈又称短反馈
17. [多选题]婴幼儿肌内注射的最佳部位是 ( )
A. 臀大肌
B. 臀中肌
C. 三角肌
D. 臀小肌
E. 腹壁肌
18. [多选题]妊娠期母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正确的叙述是
A. 血浆的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
B.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C. 心排血量增加
D. 股静脉压升高
E. 心脏向左上移
19. [多选题]引起盆腔炎的主要原因
A.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B. 经期卫生不良
C.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D. 感染性传播疾病
E.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20. [多选题]护士接连进行治疗和操作时,每接触一位患者后,正确的做法是
A.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B. 用快速手消毒剂搓擦2分钟
C. 用氧化电位水洗手消毒
D. 使用避污纸
E. 必要时戴一次性无菌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