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烧伤外科(中级)真题部分答案(AI9),更多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男性,30岁,操作工,因火焰致面部及两耳深Ⅱ度烧伤,对两耳最佳治疗方案是
A. 暴露
B. 红外线照射
C. 1%SD-Ag冷霜外敷包两耳
D. 蓝油烃包两耳
E. 愈创10号涂后包两耳
2. [单选题]下列情况下应考虑色素痣恶变,除了
A. 直径>5cm
B. 局部有发痒、疼痛的症状
C. 表面破溃,出血或形成溃疡
D. 病变四周出现小的卫星状痣
E. 边界模糊
3. [单选题]患者体内含有抗-A、抗-B,按照同型输注原则可接受
A. A型血
B. O型血
C. B型血
D. O型血或B型血
E. O型血或A型血
4. [单选题]双手烧伤病人,剧疼,有大水疱,基底潮红,愈合可能发生( )。
A. 功能正常
B. 疼痛瘙痒
C. 色素沉着
D. 排汗功能丧失
E. 局部脱屑
5. [单选题]有关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以下不正确的是
A. 对与硬膜粘连的小血肿块无需清除
B. 对骨折线出血应寻找来源并彻底止血
C. 如脑减压满意无需做硬膜下探查
D. 一般不做去骨瓣减压
E. 血肿清除后周边硬膜应悬吊缝合于骨缘
6. [单选题]下述哪项不是暴露疗法的适应证
A. 头、面、颈、臀、会阴和躯干烧伤创面
B. 炎热季节或成批烧伤病人收治时
C. 大面积深度烧伤
D. 婴幼儿或不能合作的成年人
E. 严重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的烧伤创面
7. [单选题]关于"初期复苏"的阐述,下列错误的是
A. 是现场施救的应急措施
B. 为了迅速有效地恢复氧合
C. 为了迅速恢复重要脏器血液灌流
D. 主要步骤包括A、B、C三项
E. 早期应用急救药物
8. [单选题]下列哪项肾结核手术的治疗原则是不正确的( )
A. 术中尽量保存肾正常组织
B. 手术前足够抗结核药物
C. 手术后足够抗结核药物
D. 有附睾结核存在不切除病肾
E. 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以外活动病灶存在
9. [单选题]大面积烧伤创面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大面积使用10%磺胺米隆易并发
A. 肾功能损害
B. 呼吸性酸中毒
C. 肝脏损害
D. 代谢性酸中毒
E. 心肌损害
10. [单选题]评定营养状态,临床通常采用
A. 三头肌皮皱厚度、体重
B. 体重、血清白蛋白检测
C. 三头肌皮皱厚度、Hb
D. 氮平衡试验、Hb
E. 肌酐身高指数
11. [单选题]关节纤维粘连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是
A. 关节被动活动正常而主动活动不能
B. 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不能
C. 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部分受限
D. 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正常
E. 关节主动活动部分障碍,被动活动正常
12. [单选题]下面引起高钾血症的病因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组织损伤
B. 大量输入库血
C. 急性肾功能衰竭
D. 盐皮质激素过多
E. 中毒
13. [单选题]吸入性损伤造成呼吸系统损害的因素,不包括
A. 热力
B. 气体压力
C. 毒性颗粒
D. 腐蚀性气体或液体
E. 烟雾
14. [单选题]特重烧伤是指
A. 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20%以上
B. 烧伤总面积25%以上
C. Ⅲ度烧伤面积达10%以上
D. 烧伤总面积31%~50%
E. Ⅲ度烧伤面积达15%
15. [单选题]成人右手占体表面积的
A. 1%
B. 2.5%
C. 3%
D. 3.5%
E. 5%
16. [单选题]多发伤的临床特点中,错误的是
A. 生理紊乱严重,严重低氧血症
B. 火器伤一般不会造成多发伤,以单部位伤多见
C. 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高
D. 容易漏诊及误诊,并发症多
E. 临床处理的程序易发生矛盾
17. [单选题]有关钝性心脏损伤的临床特点,下列错误的是
A. 主要为心肌挫伤,其病理表现为出血、肌纤维断裂,坏死、甚至心内结构损伤
B. 胸痛、心悸、气促、甚至心绞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C. 常采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学进行检查
D. 严重程度与钝性暴力不成正比
E. 治疗的重点主要针对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18. [单选题]关于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下列错误的是
A. 可见毛细血管与小血管壁有粒细胞浸润
B. 可见毛细血管与小血管壁有血栓形成
C. 可见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D. 可见弥漫的向心性动脉内膜增厚
E. 可见实质内明显出血、水肿及大片出血性坏死
19. [单选题]溺水者被救出水后,神志不清,呼吸停止,口唇发绀。需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是
A. 清除口咽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B. 确定呼吸已停止
C. 头部向后深仰
D. 置于仰卧位
E. 确定每分钟吹气次数
20. [单选题]下列有关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长条状死骨
B. 骨包壳形成
C. 一虫蚀状、小片状骨质破坏
D. 广泛软组织肿胀
E. 骨质增生、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