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冲刺密卷共用题干题解析(C6),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医内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冲刺密卷共用题干题解析(C6),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阴跷脉的郄穴是
  A. 交信 
  B. 地机 
  C. 中都 
  D. 阴都 
  E. 水泉 
 
2. [单选题]胸痹隐痛时作时止,纠缠不休,动则多发,口干苔少属
  A. 气滞 
  B. 痰浊 
  C. 血瘀 
  D. 心阳不振 
  E. 气阴两虚 
 
3. [单选题]黄疸病患者,小便颜色正常,时欲自利,腹满而喘,前医用清热利湿治疗,出现哕逆者宜用
  A. 橘皮汤 
  B. 橘皮竹茹汤 
  C. 小半夏汤 
  D.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E. 半夏泻心汤 
 
4. [多选题]痉病有外感内伤之分,属于内伤的致病因素有
  A. 产后失血 
  B. 汗吐下太过 
  C. 巳久病体虚 
  D. 湿热入络 
  E. 己病久而痰瘀内阻 
 
5. [单选题]患者,女,58岁。消渴病史7年。形体消瘦,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口干唇燥,舌红,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 玉女煎 
  B. 消渴方 
  C. 生脉饮 
  D. 金匮肾气丸 
  E. 六味地黄丸 
 
6. [单选题]聚证属于肝气郁结,脾弱血虚者,宜选用
  A. 越鞠保和丸 
  B. 保和丸 
  C. 香苏饮 
  D. 逍遥丸 
  E. 柴胡疏肝散 
 
7. [单选题]下列各项,在咳嗽初起,最易"闭门留寇"的药物是
  A. 苦寒药 
  B. 清热药 
  C. 收涩药 
  D. 镇咳药 
  E. 通下药 
 
8. [单选题]患者,女,53岁。形肥之人,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痰多色白质黏腻,伴纳呆口黏苔白厚腻,脉滑。治宜用二陈汤合
  A. 平胃散 
  B. 小青龙汤 
  C. 桑杏汤 
  D. 苏子降气汤 
  E. 三子养亲汤 
 
9. [单选题]据《素问·太阴阳明论》的内容,人体“下先受之”的邪气是
  A. 风 
  B. 寒 
  C. 湿 
  D. 暑 
  E. 火 
 
10. [单选题]女,52岁,反复上腹痛伴消瘦2年,X线钡餐检查发现胃窦呈持续性向心性狭窄伴充盈缺损。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 手术探查 
  B. B超检查 
  C. 治疗后复者 
  D. 胃液分析 
  E. 胃镜及活体组织学检查 
 
11. [多选题]风热犯肺型咳嗽的治法包括
  A. 疏风 
  B. 清热 
  C. 宣肺 
  D. 化痰 
  E. 止咳 
 
12. [多选题]气营(血)两清法的代表方剂有:( )
  A.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 
  B. 清瘟败毒饮 
  C. 化斑汤 
  D. 普济消毒饮 
  E. 白虎加人参汤 
 
13. [单选题]以下不是心悸病因的是
  A. 药物中毒 
  B. 心阳衰弱 
  C. 七情所伤 
  D. 饮食、外邪 
  E. 体虚劳倦 
 
14. [单选题]患者,女,48岁。平时白带量多,终日不断,质稀清冷,腰膝疫冷,小腹发凉,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治疗应首选
  A. 完带汤 
  B. 金匮肾气丸 
  C. 内补丸 
  D. 止带方 
  E. 易黄汤 
 
15. [多选题]开窍法主要适应证是( )
  A. 热邪内陷心包 
  B. 营分热邪扰乱心神 
  C. 痰浊内蒙机窍 
  D. 腑实浊气扰神 
  E. 邪陷厥阴动血痉厥 
 
16. [多选题]下列善祛风痰的药物有
  A. 半夏 
  B. 天南星 
  C. 白芥子 
  D. 禹白附 
  E. 附子 
 
17. [单选题]自汗、盗汗并见,其病机是
  A. 精血亏虚 
  B. 阴阳两虚 
  C. 阳气不足 
  D. 津液不足 
  E. 以上均非 
 
18. [单选题]具有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作用的方剂是
  A. 小活络丹 
  B. 回阳救急汤 
  C. 六味地黄丸 
  D. 右归丸 
  E. 左归丸 
 
19. [单选题]患者,男,20岁。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泻下脓血,赤多白少,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选用
  A. 芍药汤 
  B. 败毒散 
  C. 白头翁汤 
  D. 葛根黄芩黄连汤 
  E. 木香槟榔丸 
 
20.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瓜蒌功效的是
  A. 清肺化痰 
  B. 润肺化痰 
  C. 宣肺祛痰 
  D. 宽胸散结 
  E. 润肠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