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考试宝典卫生管理学卫生高级职称(正高)历年真题库(C8),更多卫生管理(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正高考试宝典卫生管理学卫生高级职称(正高)历年真题库(C8),更多卫生管理(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依据对人群健康威胁的严重程度排序主要包括( )
  A. 某疾病致死致残率高 
  B. 该行为与疾病结局比较密切 
  C. 该因素是可以测量的,可以定量评价其消长的 
  D. 某疾病受累人群比较大 
  E. 与该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广 
 
2. [单选题]舌色淡白兼有白滑苔常提示( )
  A. 寒湿 
  B. 暑湿 
  C. 气血两虚 
  D. 食积 
  E. 阴虚 
 
3.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的是( )
  A. 发汗 
  B. 滋阴 
  C. 养血 
  D. 益气 
  E. 扶阳 
 
4. [多选题]消渴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
  A. 肺痨 
  B. 中风 
  C. 水肿 
  D. 白内障、雀目、耳聋 
  E. 疮疖、痈疽 
 
5. [单选题]李某,女,56岁,出现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口干而苦,大便秘结,或头痛,目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此时辨证属( )
  A. 肝气郁结 
  B. 气郁化火 
  C. 痰气郁结 
  D. 忧郁伤神 
  E. 心虚胆怯 
 
6. [多选题]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转院时,医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患儿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采取以下措施:( )
  A. 建立或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B. 使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进行持续心电监测。 
  C. 给氧或机械通气,应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并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D. 患儿昏迷、呕吐时,应将患儿仰卧,避免误吸或呼吸道阻塞。 
  E. 以上都不是 
 
7. [多选题]国内外医院的经营体制,大致分为( )
  A. 集权经营体制 
  B. 高度分权经营体制 
  C. 集权、分权平衡的经营体制 
  D. 国有经营体制 
  E. 私营经营体制 
 
8. [多选题]下列属于概率抽样的是
  A. 系统抽样 
  B. 机械抽样 
  C. 分层抽样 
  D. 整群抽样 
  E. 定额抽样 
 
9. [多选题]口淡多见于( )
  A. 脾胃虚寒 
  B. 水湿内停 
  C. 脾胃湿热 
  D. 肝胆湿热 
  E. 肾虚 
 
10. [单选题]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火邪 
 
11. [单选题]内伤发热,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舌质青紫,脉涩为( )
  A. 气郁发热 
  B. 气虚发热 
  C. 阴虚发热 
  D. 瘀血发热 
  E. 湿阻发热 
 
12. [单选题]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 热邪壅肺 
  B. 胃热亢盛 
  C. 肝胆火盛 
  D. 阴虚内热 
  E. 气血两虚 
 
13. [单选题]定喘穴位于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 )
  A. 0.5寸 
  B. 1寸 
  C. 1.5寸 
  D. 2寸 
  E. 3寸 
 
14. [多选题]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险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
  A. 企业医疗保险 
  B. 商业医疗保险 
  C. 社会医疗保险 
  D. 国家医疗保险 
  E. 储蓄医疗保险 
 
15. [单选题]针刺不当易引起气胸的腧穴是( )
  A. 天府 
  B. 中府 
  C. 尺泽 
  D. 侠白 
  E. 鱼际 
 
16. [多选题]下列不属于可变投入的是( )
  A. 医生和护士数 
  B. 药品和材料数 
  C. 土地 
  D. 大型设备 
  E. 房屋 
 
17. [多选题]患者的合法权利包括( )
  A.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B. 享有平等医疗权 
  C. 部分免责权 
  D. 安乐死权 
  E. 隐私权 
 
18. [多选题]理中丸的药物组成是( )
  A. 人参 
  B. 干姜 
  C. 白术 
  D. 炙甘草 
  E. 木香 
 
19. [单选题]下列症状中,一般不选用内关穴来治疗的是( )
  A. 心悸 
  B. 疟疾 
  C. 呕吐 
  D. 失眠 
  E. 眩晕 
 
20. [单选题]正式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典籍是( )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神农本草经》 
  E. 《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