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妇科副高医学职称考试历年真题试卷(B2),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职称考试宝典2024中医妇科副高医学职称考试历年真题试卷(B2),更多中医妇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关于营卫之气,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营卫同源于水谷精微,营气柔顺,富于荣养,易受脉之约束,故行脉中 
  B. 卫气刚悍,具有温煦护卫之功,故行脉外 
  C. 二者阴阳内外,互根互用,相反相成 
  D. 营气循十二经阴阳表里次序相继而行 
  E. 卫气则昼行于阴经,夜行于五脏及阳经,与昼夜阴阳有关,亦与寤寐相关 
 
2. [单选题]大补阴丸主治病证的脉象是
  A. 寸脉浮数 
  B. 关脉弦数 
  C. 尺脉细数 
  D. 关脉弦滑 
  E. 尺脉数而有力 
 
3. [多选题]烂喉痧之毒燔气营证可见( )
  A. 咽喉红肿糜烂,声哑气急 
  B. 丹痧密布,赤紫成片 
  C. 壮热汗多,口渴烦躁 
  D. 舌绛干燥,状如杨梅 
  E. 脉浮数 
 
4. [单选题]服小柴胡汤后出现口渴属于
  A. 少阳病或然证 
  B. 转属阳明 
  C. 水热互结,津不上承 
  D. 水停三焦 
  E. 寒去欲解 
 
5. [单选题]具有开窍、辟秽、止痛之功,用治冠心病心绞痛的首选药物是
  A. 石菖蒲 
  B. 冰片 
  C. 苏合香 
  D. 丹参 
  E. 红花 
 
6. [单选题]女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由
  A. 肾上腺皮质 
  B. 黄体 
  C. 卵巢 
  D. 卵泡 
  E. 白体 
 
7.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气血虚弱型痛经的主证:
  A. 经后一二日小腹隐痛 
  B. 按之痛甚 
  C. 阴部空坠 
  D. 月经量少,色淡质稀 
  E. 神疲乏力 
 
8. [单选题]关于滴虫性阴道炎,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为性传染病 
  B. 分泌物为豆腐渣样 
  C. 患者配偶应检查治疗 
  D. 治疗后复查为阴性并不能确诊为治愈 
  E. 为感染阴道毛滴虫所引起 
 
9. [单选题]下列方中,无知母的是
  A. 大补阴丸 
  B. 百合固金汤 
  C. 清暑益气汤 
  D. 青蒿鳖甲汤 
  E. 白虎汤 
 
10. [多选题]厥逆证可见于( )
  A. 乌梅丸证 
  B. 白虎汤证 
  C. 栀子豉汤证 
  D. 茯苓甘草汤证 
  E. 四逆汤证 
 
11. [单选题]胎漏、胎动不安血热证的治法
  A. 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B. 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C. 活血祛瘀,补肾安胎 
  D. 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E. 调和气血,止痛安胎 
 
12. [单选题]女患者,24岁,停经52天,恶心呕吐,呕吐食物,不能进食,胸脘满闷,中医辨证为:
  A. 痰滞 
  B. 胃虚 
  C. 肝胃不和 
  D. 气阴两虚 
  E. 肝郁脾虚 
 
13. [单选题]水谷精微的转输布散主要依赖的脏腑功能是
  A. 胃主腐熟 
  B. 小肠主受盛化物 
  C. 脾主运化 
  D. 肝主疏泄 
  E. 肾阳主温煦 
 
14. [单选题]八会穴中髓会何穴
  A. 阳陵泉 
  B. 大杼 
  C. 膻中 
  D. 中脘 
  E. 绝骨 
 
15. [单选题]下列各方,不需去滓再煎的是
  A. 半夏泻心汤 
  B. 旋复代赭汤 
  C. 黄芩汤 
  D. 大柴胡汤 
  E. 柴胡桂枝干姜汤 
 
16. [单选题]女患者,孕5个月,尿少色黄,艰涩而痛,面赤心烦,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治宜:
  A. 利尿通淋 
  B. 益气止淋 
  C. 滋阴通淋 
  D. 行气通淋 
  E. 泻火通淋 
 
17. [单选题]联结心主血脉和肺司呼吸的中心环节是
  A. 元气 
  B. 宗气 
  C. 心气 
  D. 肺气 
  E. 肝气 
 
18. [单选题]就“安全期”避孕而言,所谓易孕期是指( )。
  A. 排卵前5天至排卵后2天 
  B. 排卵前2天至排卵后5天 
  C. 排卵前5天至排卵后4天 
  D. 排卵前4天至排卵后5天 
  E. 排卵前4天至排卵后3天 
 
19. [单选题]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气,多由以下哪项所致?( )
  A. 湿热下注 
  B. 脾虚湿浊下注 
  C. 感染湿毒 
  D. 肾阳虚衰,下元亏损 
  E. 阴虚火旺 
 
20. [单选题]毓麟珠治疗不孕症,方中川椒的作用是
  A. 散寒止痛 
  B. 行气活血 
  C. 杀虫止痒 
  D. 温肾助阳 
  E. 温养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