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口腔正畸学主治医师在线题库每日一练(E5),更多口腔正畸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关于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适用于拔除上颌磨牙、上颌结节部的手术 
  B. 进针点一般为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口腔前庭沟 
  C. 麻醉区域包括同侧上颌磨牙颊侧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 
  D. 若进针过深则有刺破翼静脉丛引起血肿的可能 
  E. 若拔除上颌第一磨牙,尚需在第一磨牙近中根相应前庭沟行局部浸润麻醉 
 
2. [单选题]新生儿颌骨骨髓炎常发生在
  A. 下颌骨体部 
  B. 下颌支 
  C. 下颌骨髁状突 
  D. 上颌骨 
  E. 上颌骨与翼突连接处 
 
3. [单选题]牙周病患者可以进行正畸治疗的时机是
  A. 任何时候都不能进行正畸治疗 
  B. 只要控制牙周病后就可以进行 
  C. 只要牙槽骨吸收不到1/2时,就可以进行正畸治疗 
  D. 牙周病患者牙槽骨吸收不到1/2时,控制了牙周病后方可进行正畸治疗 
  E. 牙周病患者任何时候都可进行正畸治疗 
 
4. [单选题]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增生仍明显采取的术式是
  A.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植骨术 
  B. 牙冠延长术 
  C. 根向复位瓣术 
  D. 截根术 
  E. 牙龈切除术 
 
5. [单选题]咀嚼运动的动力是
  A. 牙齿 
  B. 上颌骨 
  C. 下颌骨 
  D. 颞下颌关节 
  E. 咀嚼肌 
 
6.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个别牙错位的是
  A. 牙列拥挤 
  B. 低位牙 
  C. 腭向错位牙 
  D. 近中错位牙 
  E. 易位牙 
 
7. [单选题]口腔生态系包括
  A. 宿主与微生物 
  B. 细菌与病毒 
  C. 病毒与真菌 
  D. 衣原体与原虫 
  E. 厌氧菌与需氧菌 
 
8. [单选题]全面系统的学习方法是指
  A. 学习医学伦理学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 系统地学习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范畴、规范和原则 
  C. 把医德观点和医德规范准则放在所处的历史时代去理解 
  D. 把历史上的一切医德理论和规范都继承下来 
  E. 把医学伦理学的一切理论、道德原则和规范都背诵下来 
 
9. [单选题]急性期智齿冠周炎的处理方式一般不采用
  A. 局部冲洗上药 
  B. 龈瓣脓肿切开引流 
  C.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 
  D. 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E. 全身支持治疗 
 
10. [单选题]甲硝唑溶液的主要抗菌谱为
  A. 广谱抗菌 
  B. 抗需氧菌 
  C. 抗厌氧菌 
  D. 抗真菌 
  E. 抗放线菌 
 
11. [单选题]藻酸盐类印膜材料的凝固原理为
  A. 离子交换变化 
  B. 物理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室温变化 
  E. 聚合变化 
 
12. [单选题]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的临床表现为
  A. 眼睑闭合不全 
  B. 额部皱纹消失 
  C. 鼻唇沟变浅 
  D. 舌偏向患侧 
  E. 下唇歪斜 
 
13. [单选题]做桩冠修复,最好使用何种根充方法
  A. 银尖+氢氧化钙糊剂 
  B. 氢氧化钙糊剂 
  C. 酚醛树脂 
  D. 牙胶尖+氢氧化钙糊剂 
  E. 碘仿糊剂 
 
14. [单选题]儿童几岁之后仍继续存在的吮指习惯属于不良习惯需破除
  A. 2岁 
  B. 4岁 
  C. 6岁 
  D. 8岁 
  E. 10岁 
 
15. [单选题]肯氏四类牙列缺损,义齿最佳就位方向为
  A. 由前向后 
  B. 由后向前 
  C. 垂直向 
  D. 旋转 
  E. 侧向 
 
16. [单选题]制作前牙固定桥,增力桥架的横条与固位体连接部分的厚度
  A. 1.0~1.5mm 
  B. 1.8~2.0mm 
  C. 2.0~3.0mm 
  D. 3.0~4.0mm 
  E. 4.0~5.0mm 
 
17. [单选题]出现晕厥情况较严重,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调节体位,使患者头高脚低 
  B. 松解衣物,保证呼吸畅通 
  C. 针刺人中 
  D. 给氧 
  E. 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液 
 
18.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唾液的功能
  A. 润滑作用 
  B. 软化食物 
  C. 语言功能 
  D. 消化作用 
  E. 抗菌作用 
 
19. [单选题]舌系带矫正术的方法为
  A. "Z"形移位瓣 
  B. 黏膜游离移植 
  C. 呈三角形切除 
  D. 口底黏膜转瓣延长术 
  E. 横行切断纵行缝合 
 
20. [单选题]龈上菌斑通常为
  A. 光滑面菌斑与邻面菌斑 
  B. 附着菌斑与非附着菌斑 
  C. 舌侧菌斑与颊侧菌斑 
  D. 光滑面菌斑与点隙裂沟菌斑 
  E. 点隙裂沟菌斑与根面菌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