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骨科正高卫生高级职称真题试卷(AH7),更多中西医结合骨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骨科正高卫生高级职称真题试卷(AH7),更多中西医结合骨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肱骨干骨折在治疗固定期间,可逐渐发生折端分离移位,可引起的原因有
  A. 放置固定垫位置错误 
  B. 过度牵引 
  C. 上肢重量悬垂作用 
  D. 反复多次整复 
  E. 折端有轻度脱钙 
 
2.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 固表发汗 
  B. 发散属阳 
  C. 宣通肺气 
  D. 补虚 
  E. 涌泄属阴 
 
3. [单选题]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解答哪项是正确的
  A.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B. 恶寒与否 
  C. 恶风与否 
  D. 汗出与否 
  E. 头痛与否 
 
4. [多选题]前臂双骨折,手术时间最好在
  A. 伤后14天以后 
  B. 伤后6-8小时 
  C. 伤后当天 
  D. 伤后3天 
  E. 伤后7-14天 
 
5. [多选题]温病的舌质变化主要反映:( )
  A. 卫分病变 
  B. 营分病变 
  C. 气分病变 
  D. 血分病变 
  E. 中焦病变 
 
6. [多选题]关于强直性脊柱炎,下列哪项是错误( )
  A. 早期常累及双侧骶髂关节 
  B. 可累及髋关节,导致关节僵直 
  C. HLA-B27阳性率高 
  D. 多见于年轻女性 
  E. 常出现脊柱侧凸畸形 
 
7. [单选题]据《灵枢·百病始生》的内容,七情在病机上伤害人体的部位一般是
  A. 五脏 
  B. 六腑 
  C. 经脉 
  D. 气血 
  E. 络脉 
 
8. [单选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调养神气法则是
  A. 食饮有节 
  B. 顺应四时 
  C. 安静乐观 
  D. 起居有常 
  E. 虚静为保 
 
9. [单选题]引起太阴病的主要病机是
  A. 脾阳亏虚,饮食内停 
  B. 脾气下陷,阴血不足 
  C. 湿邪内盛,脾胃不和 
  D. 脾运失职,清阳不升 
  E. 中阳不足,寒湿内盛 
 
10. [单选题]藿朴夏苓汤和三仁汤均能宣表化湿,但三仁汤较适用于
  A. 表湿偏重者 
  B. 里湿偏重者 
  C. 湿热并重者 
  D. 外有表寒,内有湿滞者 
  E. 湿渐化热者 
 
11. [单选题]风温余邪未尽,肺胃阴伤证的治疗,下列何方最适宜
  A. 增液汤 
  B. 青蒿鳖甲汤 
  C. 清燥救肺汤 
  D. 沙参麦冬汤 
  E. 黄连阿胶汤 
 
12. [多选题]踝部骨折治疗重点包括
  A. 注意矫正跟骨增宽 
  B. 着重恢复其运动功能 
  C. 恢复结节关节角 
  D. 应绝对解剖复位 
  E. 恢复跟距关节的对位关系 
 
13.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养生方法是
  A. 法于阴阳 
  B. 谨和五味 
  C. 起居有常 
  D. 和于术数 
  E. 不妄作劳 
 
14. [单选题]《素问·五藏别论》认为,“心肺有病”可以出现的症状是
  A. 心烦喘满 
  B. 心悸而喘 
  C. 鼻为之不利 
  D. 胸痛彻背 
  E. 食少纳呆 
 
15. [单选题]某女,20岁,新嫁。其夫外出经商二年未归,自此不欲饮食,胃脘胀闷,困卧如痴,多面向里坐卧,脉缓涩。其病机当为
  A. 悲则气消 
  B. 思则气结 
  C. 恐则气下 
  D. 喜则气缓 
  E. 劳则气耗 
 
16. [单选题]下列哪条可用攻下法
  A. 伤寒呕多,有阳明证 
  B. 阳明病,面合色赤 
  C.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D. 阳明病,胃中虚冷,不能食 
  E. 阳明病,心下硬满 
 
17.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虚劳病证治部分提出的证型( )
  A. 虚劳失精 
  B. 虚劳失眠 
  C. 虚劳腰痛 
  D. 虚劳腹痛 
  E. 虚劳干血 
 
18. [多选题]骨干骨折的病理特点,包括有
  A. 骨折类型复杂 
  B. 骨折移位重 
  C. 致伤暴力大 
  D. 很难出现愈合障碍 
  E. 骨折再移位倾向大 
 
19. [单选题]桃花汤证不应见到的症状是
  A. 小便不利 
  B. 腹痛 
  C. 下利便脓血 
  D. 里急后重 
  E. 以上都不是 
 
20. [单选题]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治宜
  A. 调胃承气汤 
  B. 导赤承气汤 
  C. 桃仁承气汤 
  D. 宣白承气汤 
  E. 增液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