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以下引药属于引经药的是
A. 甘草
B. 藁本
C. 大枣
D. 生姜
E. 蜂蜜
2.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有止血、补血、滋阴润燥功效的是
A. 阿胶
B. 山药
C. 墨旱莲
D. 甘草
E. 白术
3. [单选题]字母T表示
A. 生物制品
B. 中药
C. 化学药品
D. 体外化学诊断试剂
E. 进口药品分包装
4. [单选题]长卵圆形,表面深红色或红黄色,具有6条翅状纵棱,顶端残留萼片,内有多数深红色种子。此药材是
A. 枸杞子
B. 栀子
C. 砂仁
D. 连翘
E. 豆蔻
5. [单选题]存在于物料表面的润湿水及物料空隙中和粗大毛细管中的水分
A. 结合水
B. 非结合水
C. 平衡水
D. 非平衡水
E. 自由水
6. [单选题]大黄、虎杖水处理后,检查其软化程度的方法是
A. 指掐法
B. 弯曲法
C. 穿刺法
D. 手捏法
E. 试切法
7.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
A. 调和营卫
B. 分消上下
C. 疏肝和胃
D. 透达膜原
E. 消食和胃
8. [单选题]关于处方管理制度,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
B. 处方中的药品剂量与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C. 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方
D. 麻醉药品处方保留2年
E. 急诊处方的印刷用纸应为淡黄色
9. [单选题]浸提过程中,扩散的推动力是
A. pH梯度
B. 浓度梯度
C. 温度梯度
D. 压力差
E. 密度差
10. [单选题]具有"统摄血液"功能的脏是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1.正确答案 :B
2.正确答案 :A
解析: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3.正确答案 :D
解析:在药品批准文号中字母T表示体外化学诊断试剂。故答案是D。
4.正确答案 :B
解析: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故此题应选B。
5.正确答案 :B
解析:非结合水指物料与水分所形成的混合物中的水分,与上述的空隙水分一样,是残留在物料组织结构的小容积骨架中或细小颗粒之间的水分。排除这种水分只需克服流体流经物料骨架的流体阻力即可,如物料表面的润湿水、物料孔隙中和粗大毛细管中的水分。故此题应选B。
6.正确答案 :C
7.正确答案 :E
解析:和法,又称和解法,是运用和解疏泄的方法,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使表里、上下、脏腑、气血、阴阳调和的治疗大法。本法应用范围颇广,如半表半里之少阳病、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肠胃不和、气血不调、营卫不和等诸证。临床上根据病邪性质和病位,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情况,将其又分为和解少阳、疏肝和胃、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不同治法。和解少阳法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疏肝和胃法适用于肝胃不和证;调和肝脾法适用于肝郁脾虚证或肝脾失调证;调和肠胃法适用于胃肠不和,或寒热错杂证。故此题应选E。
8.正确答案 :D
解析:根据我国处方管理制度,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戒毒药品处方保留2年,其中麻醉药品处方保留至少3年。
9.正确答案 :B
10.正确答案 :C
解析:脾主运化水谷与运化水液,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如临床上治疗脾虚腹泻时,常可加入健脾利湿之品,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主统血 统血,即统摄血液。统是统管,摄即固摄。脾主统血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脾气固摄血液,令其在脉管内运行,而不逸出脉外;二是指脾通过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血液的功能。中医学认为,血液的正常运行除了靠心气的推动,也赖于脾气的统摄。脾的统血功能为血液的运行提供了控制力和约束力,使血液循经畅行而不致溢出脉外,防止其出血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另一方面,血液液能否正常地运行,既取决于脾气的固摄作用,也与血液本身是否充足有关。若脾气虚损,统血功能失常,临床可见尿血,便血,崩漏,肌肤发斑等出血症状,中医称之为脾不统血。由于此类出血多发生在人体下部,颜色浅淡,可伴有脾气虚的其他症状,如倦怠乏力,面色无华等,中医往往采用“补脾摄血”的方药来治疗。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3el1z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