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玩耍与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包括哪项
A. 可增长知识
B. 有利于认知的发展
C. 有利于社会交往与语言发展
D. 可促进脑的发育
E. 促进大脑早日成熟
2. [单选题]属于气功偏差所致精神障碍的是
A. 以类似表现作为自己为别人治病的手段
B. 以类似表现作为获得财物或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
C. 可以随意自我诱发或自我终止
D. 练功者在暗示下进入自我诱发的意识改变状态
E. 由气功间接引起
3. [单选题]在多基因遗传病中,了解遗传度最有效的方法是
A. 家系研究
B. 双生子研究
C. 寄养子研究
D. 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E. 环境因素的研究
4. [单选题]精神分裂症没有诊断意义听幻觉是
A. 评论性幻听
B. 议论性幻听
C. 争论性幻听
D. 原始性幻听
E. 命令性幻听
5. [单选题]下面不符合全面性痴呆的描述是
A. 由大脑弥散性损害引起
B. 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受累及
C. 常出现人格改变
D. 多有定向力障碍
E. 自知力保持完整
6.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诊断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症状标准
A. 不注意细节,常犯漫不经心的错误
B. 双手或双足常常不安稳,或坐着时动个不停
C. 持久的活动过度,别人的要求无法使患儿显著改善
D. 常在有组织的场合不能排队或按顺序等候
E. 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障碍
7. [单选题]下列关于婴儿痴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
B. 三、四岁以前发育正常
C. 原来获得的能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缓慢倒退
D. 男孩较多见
E. 很多患儿智力会倒退至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水平
8. [单选题]以下有关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生机制哪项不对
A. 与遗传有关
B. 与大脑发育延迟有关
C. 与童年不良经历无关
D. 与教养方式有关
E. 与不良生活环境有关
9. [单选题]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学说的核心是
A. 同一性-角色混乱
B. 遗传决定论
C. 社会环境决定论
D. 潜意识
E. 自卑情节
10. [单选题]与违法犯罪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格障碍类型是
A. 偏执型人格障碍
B. 分裂样人格障碍
C.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D. 表演型人格障碍
E. 强迫型人格障碍
1.正确答案 :E
解析:游戏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活动形式,因为儿童在游戏中反映了周围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关系,通过游戏,他们能体验着成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生活和道德面貌,领会着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了自我形象的建立。可见游戏是幼儿认识和促进社会知识发展的一种途径。与此同时,游戏也是促使幼儿身心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正确组织的阶段活动中,幼儿的认知觉、情感、意志、人格、道德等能获得较快的发展。由于儿童担任游戏中的某些任务,必须努力去完成,他们的动作就更富有目的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其身体运动器官的发育。
2.正确答案 :D
解析:气功(民间健身术)偏差所致精神障碍是练功者在锻炼过程中直接引起的精神障碍,患者不能随意自我诱发或自我终止。临床表现包括:①感知觉障碍:无明显的精神失常,而仅有一些感知障碍,即所谓“出现特异功能”的异常体验。如练功者体验到“气”或“真气”在体内运行,能感受到周围人发出的气,自己的气也能影响别人等。②精神障碍:如类分裂症样精神障碍、类癔症综合征精神障碍、类躁狂或抑郁综合征以及类神经症综合征。不包括练功者以类似表现作为替别人治病或作为获得财物等手段。
3.正确答案 :B
解析:在病因学研究中,一旦证明某种疾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找出遗传度,然后是遗传方式,最后找到基因所在的位置及功能。了解遗传度最有效的办法是双生子研究,如果疾病与遗传有关,那么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应高于异卵双生子,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即可算出遗传度。
4.正确答案 :D
5.正确答案 :E
解析:全面性痴呆表现为大脑弥散性损害,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受累及,从而影响患者全部的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改变、定向力障碍及自知力缺乏。多见于老年性痴呆和梅毒性痴呆等。
6.正确答案 :E
解析:儿童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冲动。多动综合征可出现学习困难及人际交往障碍,但学习困难和人际交往障碍并非多动综合征的诊断所需的症状标准。
7.正确答案 :C
解析:此题考点为婴儿痴呆的临床表现。婴儿痴呆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面性发育障碍,病因未明,出生后有三、四年的正常发育阶段,之后很快倒退,一般在一年内倒退至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水平。
8.正确答案 :C
解析: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对幼儿人格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的剥夺等。
9.正确答案 :A
解析: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艾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与弗洛伊德划分的阶段一致)。第一阶段: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阶段。第二阶段:幼儿期(1~3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阶段。第三阶段:学前期(4~6岁),主动对内疚阶段。第四阶段:学龄期(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第五阶段:青年期(13~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9~25岁),亲密对孤独的阶段。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6~65岁),繁殖对停滞阶段。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失望阶段。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学说的核心是同一性-角色混乱,它是一种成熟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自己将会怎样生活的感觉,一种从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
10.正确答案 :C
解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这种人无论是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以及自我价值观念等方面均与正常人不同,他们往往缺乏正常的人间友爱、骨肉亲情,缺乏焦虑和罪恶感,常有冲动性行为,且不吸取教训,行为放荡,无法无天。反社会性人格和违法犯罪具有较密切的关系。罪行特别严重、作案手段残酷、犯罪情节恶劣的犯人中有相当比例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3evv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