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超声卫生正高2024真题案例分析题解析(T7),更多超声医学(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关于卵黄囊的描述,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A. 早孕时卵黄囊大小与胚胎预后相关 
  B. 在中孕时最大 
  C. 可作为早孕诊断重要线索 
  D. 增大与胚胎预后无关 
  E. 经阴道超声检查,胎囊直径>1cm,应显示卵黄囊 
 
2. [单选题]热入营分证治疗时主要选用( )
  A. 清营汤 
  B. 犀角地黄汤 
  C. 白虎汤 
  D. 小柴胡汤 
  E. 五味消毒饮 
 
3. [单选题]具有固护胎儿作用的经脉是( )
  A. 督脉 
  B. 带脉 
  C. 任脉 
  D. 阴维脉 
  E. 阳维脉 
 
4.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不寐具体治疗方法的是( )
  A. 补益心脾 
  B. 滋阴降火 
  C. 清肝泻火 
  D. 益气镇惊 
  E. 活血化瘀 
 
5. [单选题]情志异常易使肝的疏泄功能失调,此种情志多为( )
  A. 过喜 
  B. 过思 
  C. 过怒 
  D. 过恐 
  E. 过悲 
 
6. [多选题]望舌苔变化可以分析( )
  A. 邪正的消长 
  B. 病邪的性质 
  C. 病位的浅深 
  D. 血液亏虚 
  E. 病情轻重 
 
7. [多选题]胆囊癌的声像图可表现为
  A. 胆囊壁呈局限性或弥漫性不均匀增厚 
  B. 囊壁增厚同时伴有结节状或乳头状肿物突入腔内 
  C. 整个胆囊表现为低回声或回声粗而不均匀的实性肿物,并伴有结石强回声 
  D. 肝内、外胆管扩张 
  E. 肝门淋巴结肿大 
 
8.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瘾疹气血两虚型的证候特点包括( )
  A. 风团反复发作 
  B. 迁延数年 
  C. 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细 
  D. 发病急 
  E. 舌淡,苔薄,脉濡细 
 
9. [多选题]以下哪几项符合室间隔缺损
  A. 右心室容量性负荷过重 
  B. 左心室容量性负荷过重 
  C. 左心室阻力性负荷过重 
  D. 右心室阻力性负荷过重 
  E. 肺循环量增大 
 
10. [单选题]下列腧穴定位中,不正确的是( )
  A. 中冲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B. 关冲穴在手无名指末桡侧,距指甲角0.1寸 
  C. 少冲穴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D. 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E. 内关穴在腕背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 
 
11. [单选题]泄泻的最佳治疗原则是( )
  A. 清热燥湿 
  B. 解表化湿 
  C. 扶肝抑脾 
  D. 运脾化湿 
  E. 温补肾阳 
 
12.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气血两虚型眩晕还应具有的症状有( )
  A. 腰膝酸软 
  B. 面色苍白 
  C. 气短懒言 
  D. 急躁易怒 
  E. 神疲纳减 
 
13. [多选题]卫气的主要功能有( )
  A. 通过三焦输布全身 
  B. 护卫肌表以防外邪入侵 
  C. 温煦脏腑、肌肉和皮毛 
  D. 调节肌腠开合和汗液排泄 
  E. 温煦经脉 
 
14. [单选题]痿病的主要病理是( )
  A. 肾阳虚衰 
  B. 筋脉失于濡养 
  C. 肺失输布通调 
  D. 脾运不健,湿困中焦 
  E. 邪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15. [多选题]经络在阐述病理方面的作用是( )
  A. 内脏病变反映于五官九窍的途径 
  B. 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C. 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一定部位的途径 
  D. 脏与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E. 外邪由表入里的途径 
 
16. [单选题]以下选项中,脾胃虚弱型恶阻的主症不包括( )
  A. 妊娠早期 
  B. 恶心呕吐不食 
  C. 呕吐酸水或苦水 
  D. 神疲思睡 
  E. 舌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 
 
17. [多选题]折量法与骨性标志取穴法结合应用的穴位有( )
  A. 膏肓俞 
  B. 支沟 
  C. 中府 
  D. 肩井 
  E. 悬钟 
 
18. [单选题]情志异常可引起二便失禁,此种情志多为( )
  A. 过度悲忧 
  B. 恐惧过度 
  C. 思虑不解 
  D. 过度愤怒 
  E. 突然受惊 
 
19. [单选题]肝郁气滞缺乳的主要证候不包括( )
  A. 产后乳少,甚或全无 
  B. 乳房柔软,无胀痛感 
  C. 胸胁胀痛,纳差 
  D. 乳汁浓稠 
  E. 舌苔薄黄,脉弦数 
 
20. [单选题]红舌和绛舌皆主( )
  A. 热证 
  B. 寒证 
  C. 气虚证 
  D. 血虚证 
  E. 痰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