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副高考试宝典2024中医外科学(副高)考试试题强化练习(S6),更多中医外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一男性患者,75岁,项后部有头疽7天,肿块上有多个脓头,色红灼热,高肿疼痛,伴发热、恶寒、头痛、食欲不振。治宜
A. 散风清热、活血消肿
B. 清热解毒
C. 和营托毒
D. 益气健脾托毒
E. 清热解毒、佐补益
2. [单选题]柴胡证往来寒热,休作有时的产生机制主要是
A. 血弱气弱,腠理开
B. 藏府相连,邪高痛下
C. 邪气与正气相搏于胁下
D. 正邪分争于表里之间
E. 邪气与正气相搏于腠理
3. [多选题]男,60岁,间断肉眼血尿2月余。尿脱落细胞检查发现有肿瘤细胞,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内多发肿瘤。通常选择哪几项检查以除外上尿路肿瘤的存在
A. 静脉肾盂造影
B. 同位素肾扫描
C. 逆行尿路造影
D. MRI
E. 泌尿系CT重建
4. [单选题]按发病率递减的顺序,食管癌最常见的部位依次是
A. 食管各段分布相等
B. 食管中段、上段、下段
C. 食管下段、中段、上段
D. 食管上段、下段、中段
E. 食管中段、下段、上段
5. [单选题]关于急性胃炎,下列错误的是
A. 病因常较明确
B.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地预防急性胃炎的发生
C. 有灶性出血及浅表溃疡形成
D. 镜下可见固有膜充血水肿
E. 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6. [单选题]萎缩性胃炎区别于浅表性胃炎的最主要特点是
A. 炎症细胞浸润的深度
B. 病变部位
C. 浸润炎细胞的类型
D. 胃黏膜固有层腺体萎缩
E. 临床表现
7. [单选题]男孩,4岁,发现右侧隐睾位于腹股沟管内。半年前曾用HCG治疗无效。下一步的处理应
A. 继续观察半年
B. 继续用HCG治疗
C. 改用IMRH治疗
D. 用HCG和雄激素联合治疗
E. 尽早手术治疗
8. [单选题]患者男,51岁,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近2个月来加剧。入院查体腹平坦,上腹有轻压痛,未触及肿物,大便潜血试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胃窦部小弯侧黏膜纹理紊乱,胃壁僵硬,未见明显充盈缺损。该患者首先应考虑
A. 慢性胃窦炎
B. 胃溃疡
C. 胃癌
D. 胃黏膜脱垂
E. 萎缩性胃炎
9. [单选题]苯妥英钠抗癫痫作用的主要原理是
A. 抑制病灶本身异常放电
B. 稳定神经细胞膜
C. 抑制脊髓神经元
D. 具有肌肉松弛作用
E. 对中枢神经系统普遍抑制
10. [单选题]32岁女工,背部痈,6×7cm,已形成脓肿3天,今日晨起突然剧烈寒战后,出现温40-41℃,皮肤及口腔粘膜有多发出血点,此病背部痈合并了:
A. 毒血症
B. 脓毒症
C. 脓血症
D. 菌血症
E. 复数菌败血症
11. [多选题]下列是原发性损害的是
A. 溃疡
B. 痂
C. 疤痕
D. 水疱
E. 白斑
12. [单选题]猪苓汤证“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
A. 肾水不足,心火上亢
B. 阴虚热扰,心神不宁
C. 余热未清,留扰胸膈
D. 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E. 以上都不是
13. [单选题]一般人每公斤体重每小时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为
A. 0.25g
B. 0.35g
C. 0.50g
D. 0.75g
E. 0.80g
14.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是全身性感染的共同临床表现
A. 发病急、病情重
B. 高热、头痛
C. 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D. 白细胞数增加
E. 转移性脓肿
15. [单选题]《灵枢·天年》中:“何者为神”的“神”,是指
A. 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
B. 生命现象的总称
C. 生命活动的主宰
D. 精神意识思维
E. 神仙
16. [单选题]兼可抑制原、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抗生素是
A. 链霉素
B. 氯霉素
C. 红霉素
D. 放线菌酮
E. 嘌呤霉素
17. [多选题]据《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可出现
A. 肠中痛
B. 瘅热焦渴
C. 坚干不得出
D. 口燥舌干
E. 痛引阴股
18. [多选题]毒蛇咬伤,局部伤口红肿较重,创口剧痛,或有水疱、血疱、瘀斑、瘀点或伤处溃烂,头晕头痛,寒战发热,胸闷心悸,严重者烦躁抽搐,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内治法则宜选用
A. 活血通络
B. 凉血熄风
C. 清热解毒
D. 祛风解毒
E. 活血止痛
19. [单选题]大黄附子汤主治寒实腹痛,所见发热症的机理是
A. 寒实内结,郁而化热
B. 寒邪束表,营卫不和
C. 阳明里热,蒸腾于外
D. 寒实内结,阳气郁滞,营卫失调
E. 寒盛于内,格阳于外
20. [单选题]某病人,女,42岁,心慌、怕热、食欲亢进、消瘦、疲乏无力及情绪易激动、失眠、眼球突出、手舌颤抖,血液中T3、T4明显增加,应诊断为
A. Cushing综合征
B. Addison综合征
C. 甲状腺功能亢进
D. 甲状腺功能低下
E.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