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级卫生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医学中级资格考前点睛模拟题(Q6),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级卫生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医学中级资格考前点睛模拟题(Q6),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身体灼热,神昏谵语,舌蹇肢厥,舌绛,辨证为
  A.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 
  B. 热陷心包证 
  C. 热灼营阴证 
  D. 热盛迫血证 
  E. 热盛动风证 
 
2. [单选题]“以升为健”的脏是
  A. 肺 
  B. 肾 
  C. 脾 
  D. 小肠 
  E. 肝 
 
3. [单选题]“太息”的病机是
  A. 肝气郁结 
  B. 肝胆湿热 
  C. 肝气犯胃 
  D. 肝阴不足 
  E. 肝火上炎 
 
4. [单选题]主治肾虚阳痿及虚寒便秘的药物是
  A. 巴戟天 
  B. 硫黄 
  C. 雄黄 
  D. 蛇床子 
  E. 马钱子 
 
5. [单选题]“实”的病机根本在于
  A. 邪气盛而正气未虚 
  B. 脏腑功能紊乱 
  C. 气滞血瘀 
  D. 痰湿内阻 
  E. 以上都不是 
 
6. [单选题]开始有胎动的时间是:
  A. 3个月后 
  B. 4个月后 
  C. 5个月后 
  D. 6个月后 
  E. 7个月后 
 
7. [单选题]主治“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偏实者宜用
  A. 栝蒌薤白白酒汤 
  B. 栝蒌薤白半夏汤 
  C. 枳实薤白桂枝汤 
  D. 桂枝生姜枳实汤 
  E. 桔枳姜汤 
 
8. [单选题]脾虚湿困型带下病的治法是:( )
  A.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B. 健脾益气,利湿止带 
  C. 健脾渗湿止带 
  D. 健脾补肾,涩精止带 
  E. 健脾益气,固冲止带 
 
9. [单选题]健脾丸的功用是
  A.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B. 健脾消痞 
  C. 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D. 消食和胃 
  E. 分消酒食,理气健脾 
 
10. [单选题]17世纪,为医学实验道德提出新要求的人是
  A. 希波克拉底 
  B. 盖伦 
  C. 哈维 
  D. 迈蒙尼提斯 
  E. 钱乙 
 
11. [单选题]女阴的病症多从何脏论治
  A. 心肝 
  B. 脾肾 
  C. 肺肾 
  D. 心脾 
  E. 肝肾 
 
12. [单选题]太阴病发黄,其治法为
  A. 温阳散寒,健脾燥湿 
  B. 温补肾阳,利水退黄 
  C. 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D. 温中散寒,利湿退黄 
  E. 健脾和胃,行气利水 
 
13. [单选题]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辨析
  A. 疾病 
  B. 证候 
  C. 体征 
  D. 症状 
  E. 体质 
 
14. [单选题]某妇,36岁,停经70天,阴道出血量多,小腹疼痛,腹坠加重。妇检:宫口已开大,见胚胎组织堵塞宫颈口,舌紫黯、有瘀点,脉沉细。首选方是:( )
  A. 宫外孕Ⅱ号方 
  B. 桃红四物汤 
  C. 生化汤 
  D. 脱花煎 
  E. 血府逐瘀汤 
 
15. [单选题]产后小腹隐隐作痛而软,喜按,恶露少而色淡,头晕耳鸣,大便干燥,舌淡苔薄,脉虚细,宜用下列何方( )。
  A. 生化汤 
  B. 当归生姜羊肉汤 
  C. 枳实芍药散 
  D. 肠宁汤 
  E. 以上都不是 
 
16. [单选题]下列何药不是生化汤的组成药物
  A. 桂枝 
  B. 川芎 
  C. 桃仁 
  D. 全当归 
  E. 炙甘草 
 
17. [单选题]既能够治疗热毒疮疡,又能够治疗风热外感的药物是
  A. 黄连 
  B. 蒲公英 
  C. 牛黄 
  D. 桑叶 
  E. 金银花 
 
18.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适用于
  A.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 
  B.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专业医务人员 
  C.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在医疗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 
  D.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 
  E.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 
 
19. [单选题]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治宜
  A. 大柴胡汤 
  B. 小柴胡汤 
  C. 大黄附子汤 
  D. 厚朴七物汤 
  E. 厚朴三物汤 
 
20. [单选题]"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主要指的是
  A.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B. 邪气伤人,必伤人体的正气 
  C. 正气不足,邪气易于侵犯人体 
  D. 正气不足,邪气亢盛 
  E. 正气虚弱,邪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