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2024中医妇科正高医学职称考前点睛模拟题(V2)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8-09   [手机版]    

2024中医妇科正高医学职称考前点睛模拟题(V2)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医妇科正高医学职称考前点睛模拟题(V2),更多中医妇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某女,39岁。大便干燥如羊粪,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五心烦热,口干欲饮,舌红少津,脉细涩。

A. 塞因塞用
B. 通因通用
C. 寒因寒用
D. 热因热用
E. 热者寒之


2. [多选题]滑石用治暑湿、湿温,是取其什么功效

A. 利水湿
B. 化湿
C. 收湿敛疮
D. 行气
E. 解暑热


3. [多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善色应具备的特点是( )

A. 明润
B. 含蓄
C. 有光泽
D. 色弊
E. 五色精微象见


4. [多选题]实热型月经先期的治法为

A. 养阴
B. 清热
C. 凉血
D. 益气
E. 调经


5. [多选题]下列各项,关于消食药描述正确的是

A. 药味多甘平,主归脾胃经
B. 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作用
C. 主要适用于食积不化、消化不良等症
D. 气虚无积滞着慎用
E. 多配伍行气药使用


6.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吴鞠通提出的湿温病初起"三禁"的后果

A. 误汗则神昏耳聋
B. 误汗甚则目瞑不欲言
C. 误下则洞泄
D. 误滋补则病深不解
E. 误温补则化燥伤阴


7. [多选题]湿热发黄证与寒湿发黄证的区别是( )

A. 前者黄色鲜明,后者黄色晦暗
B. 前者属热实证,后者可伴脾虚寒证
C. 前者为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后者为寒湿内蕴、肝胆失疏
D. 前者与阳明有关,后者与太阴有关
E. 前者清热利湿退黄,后者温中散寒利湿


8. [多选题]应该生用的药物是

A. 地榆用于水火烫伤
B. 栀子用于热病心烦、躁扰不宁
C. 槐花用于肝火目赤、头胀眩晕
D. 牡蛎用于瘰疬痰核
E. 诃子用于久咳失音


9. [单选题]《汤液醪醴论》“五脏阳以竭”的含义是

A. 五脏阳气虚弱
B. 五脏阳气乏竭
C. 五脏阳气阻遏
D. 五脏阳气失调
E. 以上均不是


10. [多选题]中药炮制的目的是

A. 纯净药材,保证质量
B. 干燥药材,便于保存
C. 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D. 改变性能功效,扩大应用范围
E. 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11. [单选题]以"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为理论依据阐发的治则不包括

A. 引火归原
B. 阳中求阴
C. 脏病治腑
D. 气虚补血
E. 用热远热


12. [单选题]患者感冒三天,发热恶寒仍在,今天突然出现心中悸动不安,心神烦乱,治用

A. 桂枝去芍药汤
B. 桂枝加桂汤
C.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D. 桂枝甘草汤
E. 小建中汤


13. [多选题]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应兼见何种脉证( )

A. 目张红赤
B. 舌质红苔黄
C. 脉数
D. 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E. 不渴喜热饮


14. [多选题]下列哪些疾病可致带下过少

A. 手术切除卵巢后
B. 老年性阴道炎
C. 慢性盆腔炎
D. 卵巢功能早衰
E. 席汉综合征


15. [多选题]经行吐衄的病因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大病久病
B. 肝火偏亢
C. 痰湿内阻
D. 素体阴虚
E. 气火上逆


16. [多选题]可导致产后血晕的证候有

A. 血虚气脱
B. 瘀阻气闭
C. 感染邪毒
D. 外感风寒
E. 肝经郁热


17. [多选题]产时感染邪毒可导致

A. 产后小便不通
B. 产后血晕
C. 产后发热
D. 产后血劳
E. 产后痉病


18. [多选题]叶天士的主要著作( )

A. 温疫论
B. 三时伏气外感篇
C. 温热论
D. 尚论篇
E. 临证指南医案


19. [多选题]下列属于孕激素作用的是

A. 促进第二性征发育
B. 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C. 使基础体温升高
D. 促进水钠潴留
E. 促使大小阴唇丰满,并有色素脂肪沉着


20. [多选题]暑湿弥漫三焦临床可见( )

A. 胸闷咳痰带血
B. 脘痞,不甚渴饮
C. 小便短赤,下利稀水
D. 身发斑疹
E. 身热,面赤,耳聋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3xr479.html
  • 下一篇:2024医学高级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学正高卫真题详细解析(V2) 小腹胀急,舌红苔黄,脉弦细滑数,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脉缓,降逆止呕# 健脾和胃,和胃止呕# 宽胸理气,化痰止呕# 温肾健脾,化痰止呕三方均有大黄、芒硝 大承气汤方中的大黄用量最大 小承气汤方中的厚朴、枳实最多 调胃承气
  •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