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资格考试宝典2024中医皮肤与性病主治模拟在线题库(U6),更多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肾为气之根的含义是
  A. 肾为一身气化功能的根本 
  B. 肾为五脏阳气的根本 
  C. 肾主水液的蒸腾气化 
  D. 肾主膀胱的气化开合 
  E. 肾可以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 
 
2. [单选题]茯苓与薏苡仁的共同功效是
  A. 利水渗湿,安神 
  B. 利水渗湿,除痹 
  C. 利水渗湿,通乳 
  D. 利水渗湿,解毒 
  E. 利水渗湿,健脾 
 
3. [单选题]“血痹虚劳篇”所述,治疗虚劳病的根本大法是
  A. 益气养血 
  B. 滋补肝肾 
  C. 补益脾肾 
  D. 补益脾肺 
  E. 补益心肺 
 
4. [单选题]“以人为本,践行宗旨”的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
  A. 坚持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宗旨 
  B. 发扬大医精诚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C. 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D. 以上都是 
 
5. [单选题]"危害公共卫生罪"是依据哪部法律定罪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E.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6. [单选题]可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的疾病是
  A. 主动脉瓣狭窄 
  B. 肺动脉瓣狭窄 
  C. 室间隔缺损 
  D. 二尖瓣狭窄 
  E. 动脉导管未闭 
 
7. [单选题]正常人尿中偶见
  A. 透明管型 
  B. 蜡样管型 
  C. 上皮细胞管型 
  D. 白细胞管型 
  E. 红细胞管型 
 
8. [单选题]大黄附子汤的服用须注意
  A. 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B. 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C. 不差更服 
  D. 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E. 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不差更服 
 
9. [单选题]久服较大剂量后,每易引起水肿的药物是
  A. 山药 
  B. 甘草 
  C. 大枣 
  D. 黄精 
  E. 玉竹 
 
10. [单选题]下列关于精气学说描述错误的是
  A.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B. 精气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及维持 
  C. 人体的功能活动依靠气的推动和调控 
  D. 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由精化生 
  E. 精气学说与中医整体观念无直接关系 
 
11. [单选题]石决明、草决明的共同作用是
  A. 润肠通便 
  B. 清肝明目 
  C. 息风止痉 
  D. 止咳平喘 
  E. 降气化痰 
 
12. [单选题]牛膝具善下行之性,但此特点不能用于
  A. 腰膝酸痛 
  B. 口舌生疮 
  C. 气喘咳嗽 
  D. 难产、胞衣不下 
  E. 阴虚阳亢眩晕 
 
13. [单选题]《中医药条例》规定,依法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当能够提供的医学服务是
  A. 基本医疗服务 
  B. 群众保健服务 
  C. 中医医疗服务 
  D. 康复服务活动 
  E. 推拿按摩服务 
 
14. [单选题]患者面部粟粒大小的扁平丘疹2个月,数目较多,皮疹淡红色,舌红,苔薄白,脉弦。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 桃红四物汤 
  B. 海藻玉壶汤 
  C. 活血化坚汤 
  D. 当归四逆汤 
  E. 马齿苋合剂 
 
15. [单选题]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最有意义的是
  A. 少腹硬满或不满 
  B. 口渴引饮或不渴 
  C. 小便自利或不利 
  D. 大便泄泻或秘结 
  E. 脉象浮数或浮缓 
 
16. [单选题]四逆汤中,炙甘草的主要作用是
  A. 减少附子毒性 
  B. 温补调中 
  C. 调和诸药 
  D. 补中益气 
  E. 缓急止痛 
 
17. [单选题]升药的功效是
  A. 清热解毒 
  B. 杀虫止痒 
  C. 拔毒去腐 
  D. 敛疮生肌 
  E. 消肿散结 
 
18. [单选题]下列有关丙型肝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通过输血传播 
  B. 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 
  C. 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D. 极易演变为慢性 
  E. 急性期的治疗应使用干扰素 
 
19. [单选题]既能化痰,又能降肺胃气逆的药物是
  A. 前胡 
  B. 苏子 
  C. 白芥子 
  D. 白前 
  E. 旋覆花 
 
20. [单选题]治湿温病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窍闭神昏,首选药组是
  A. 藿香、佩兰 
  B. 砂仁、豆蔻 
  C. 郁金、明矾 
  D. 郁金、石菖蒲 
  E. 牛黄、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