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护理学(护师)初级历年考试真题汇总(W3),更多中医护理学(护师)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中医护理学(护师)初级历年考试真题汇总(W3),更多中医护理学(护师)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肺痨在护理方面应注意的事项不包括
  A. 隔离消毒 
  B. 忌辛辣烟酒 
  C. 予营养丰富的食物 
  D. 适当休息 
  E. 锻炼身体 
 
2. [单选题]给予润燥生津之品的最佳季节是
  A. 春 
  B. 夏 
  C. 长夏 
  D. 秋 
  E. 冬 
 
3. [单选题]补阳还五汤适用于中风何证型( )。
  A. 气血亏虚 
  B. 肝肾阴虚 
  C. 气虚血滞 
  D. 风痰阻络 
  E. 肾虚精亏 
 
4. [单选题]下列症状属于湿热泄泻特点的是
  A. 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 
  B. 泄泻夹有黏冻 
  C. 时溏时泻,水谷不化 
  D. 泻下粪便色黄褐而臭 
  E. 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之物 
 
5. [单选题]下述感觉适应最迅速的是
  A. 味觉 
  B. 嗅觉 
  C. 触觉 
  D. 痛觉 
  E. 视觉 
 
6. [单选题]下列尤需重视季节变换时调护的是
  A. 心血虚证 
  B. 心阴虚证 
  C. 心火亢盛证 
  D. 心脉痹阻证 
  E. 小肠实热证 
 
7. [单选题]以下可按半表半里证护理的症状是
  A. 高热头痛、腹痛便秘 
  B. 恶寒发热、水肿尿少 
  C. 发热恶风、颈项强痛 
  D.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E. 心烦失眠、午后低热 
 
8. [单选题]下列哪本书正式提出“胸痹”之名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金匮要略》 
  D. 《伤寒论》 
  E. 《中藏经》 
 
9. [单选题]关于护理程序,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技术操作的程序 
  B. 是一种护理工作的简化形式 
  C. 是一种护理工作的分工类型 
  D. 是一种护理活动的循环过程 
  E. 是一种系统地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 
 
10. [单选题]制订社区护理目标时,描述错误的是( )。
  A. 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B. 应是可实现、可测量的 
  C. 可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D. 一个护理诊断只能有一个目标 
  E. 目标陈述中要包括评价日期和时间 
 
11. [单选题]某女,25岁,2年前因暴受惊恐出现心悸失眠,多方治疗不能根治。现病人心烦失眠,常被噩梦惊醒,醒后难于入睡,伴心悸气短,自汗,舌淡,脉细。首选方剂为( )。
  A. 安神定志丸加减 
  B.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C. 归脾汤加减 
  D. 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E. 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12. [单选题]咳嗽患者服用含麻黄的药物后应注意观察
  A. 呼吸 
  B. 汗出情况 
  C. 咳嗽咳痰 
  D. 发热 
  E. 心率及血压 
 
13. [单选题]以下不影响应对方式形成的因素是
  A. 性格 
  B. 年龄 
  C. 性别 
  D. 兴趣 
  E. 家庭 
 
14. [单选题]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有
  A. 需要 
  B. 应激 
  C. 动机 
  D. 信念 
  E. 能力 
 
15. [单选题]比较有针对性、且易于反馈的社区健康教育形式是( )。
  A. 个别教育 
  B. 群体教育 
  C. 文字教育 
  D. 电化教育 
  E. 形象教育 
 
16. [单选题]宜予任氏通脉宁心饮治疗的心律失常的证型是( )。
  A. 风湿热证 
  B. 热毒犯心证 
  C. 痰饮凌心证 
  D. 心肝失调证 
  E. 心胆失调证 
 
17. [单选题]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是( )。
  A. 提供护理 
  B. 给予照顾 
  C. 提供治疗 
  D. 促进人群健康 
  E. 促进康复 
 
18. [单选题]实寒证的护理原则是
  A. 辛温发汗 
  B. 寒因寒用 
  C. 用寒远寒 
  D. 温通散寒 
  E. 温补阳气 
 
19. [单选题]寒证的护理,正确的是
  A. 汤药宜温热服 
  B. 室内宜凉爽通风 
  C. 饮食宜清补 
  D. 多饮用清凉饮料 
  E. 汤药煎煮时间宜长 
 
20. [单选题]下列适于采用观察法收集资料的是( )。
  A. 婴儿的行为 
  B. 病人的血压 
  C. 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D. 室内空气消毒的效果 
  E. 病人对糖尿病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