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肛肠副高医学高级职称2024历年真题下载(G4),更多中医肛肠(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属四逆散加减法的是( )
  A.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 
  B. 腹中痛者,加附子 
  C. 泄利下重者,加葛根、黄连 
  D. 心悸者,加桂枝 
  E.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 
 
2. [单选题]怀疑输血溶血反应时,应立即:
  A. 采血以明确诊断 
  B. 收集尿查尿血红蛋白 
  C. 肌内注射肾上腺素 
  D. 静脉注射甘露醇 
  E. 停止输血 
 
3. [多选题]脉浮而紧可见于( )
  A. 太阳表证 
  B. 阳明热实证 
  C. 阳明中风证 
  D. 少阴热化证 
  E. 少阳经热证 
 
4. [单选题]《灵兰秘典论》指出膀胱是
  A. 津液之府 
  B. 水脏 
  C. 州都之官 
  D. 受盛之官 
  E. 决渎之官 
 
5. [多选题]《素问·本神》论及肺气实的症状有( )
  A. 鼻塞 
  B. 喘喝 
  C. 胸部胀满 
  D. 仰面呼吸 
  E. 泾溲不利 
 
6.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诊的道德要求的是
  A. 一切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 
  B. 经治医生应客观陈述患者的状况 
  C. 尊重科学 
  D. 学术面前人人平等 
  E. 密切联系,加强协作 
 
7. [单选题]治疗风热郁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者,应选用的药物是
  A. 薄荷 
  B. 蝉蜕 
  C. 菊花 
  D. 蔓荆子 
  E. 牛蒡子 
 
8. [单选题]男性,52岁,中度肥胖,空腹血糖8mmol/L,餐后1小时血糖12mmol/L,胰岛素基础值50mU/L(正常5~25mU/L),应首选何药( )
  A. 格列齐特(达美康) 
  B. 格列吡嗪(美吡达) 
  C. 双胍类 
  D. 格列本脲(优降糖) 
  E. 格列喹酮(糖适平) 
 
9. [单选题]以下各项叙述中,胃癌根治术D2所代表的意义是
  A. 胃大部切除 
  B. 胃全切除术 
  C. 清除第1站引流淋巴结 
  D. 清除第2站引流淋巴结 
  E. 清除第3站引流淋巴结 
 
10. [单选题]患者大便变细,便意频繁,首先应行
  A. 直肠指检 
  B. 粪便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 
  C. X线钡剂灌肠检查 
  D. 纤维结肠镜检查 
  E. 乙状结肠镜检查 
 
11. [单选题]早期直肠癌淋巴转移的最主要途径是
  A. 向下转移 
  B. 向周围转移 
  C. 向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D. 向上转移 
  E. 向髂内淋巴结转移 
 
12. [单选题]《金匮要略》论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 上焦阳虚 
  B. 中焦寒饮 
  C. 下焦阴邪偏盛 
  D. 阳微阴弦 
  E. 经脉痹阻 
 
13. [多选题]肾气丸的药物组成是( )
  A. 干地黄、山茱萸 
  B. 茯苓、薯蓣 
  C. 党参、白术 
  D. 牡丹皮、泽泻 
  E. 附子、桂枝 
 
14. [单选题]肠郁中医辨证论治为脾肾阳虚型,方选
  A. 真武汤 
  B. 四神丸 
  C. 地黄饮子 
  D. 归脾汤 
  E. 真人养脏汤 
 
15. [多选题]下列哪些方的煎煮法中需用到酒( )
  A. 小建中汤 
  B. 黄芪建中汤 
  C. 肾气丸 
  D. 大黄蜜虫丸 
  E. 薯蓣丸 
 
16. [单选题]男性,40岁,体重60公斤,患弥漫性腹膜炎3天,恶心呕吐、腹胀,四肢无力、神情淡漠,血清钾3.1mmol/L,应诊断为:
  A. 低钾血症 
  B. 高钾血症 
  C. 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 
  E. 代谢性碱中毒 
 
17. [单选题]直肠癌病人出现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检查后认为是癌肿转移,这种转移属于
  A. 淋巴道转移 
  B. 血道转移 
  C. 直接浸润 
  D. 种植性转移 
  E. 直肠膀胱癌 
 
18. [单选题]少阴病中出现"自利而渴"的机理是
  A. 少阴下利,阴津受伤 
  B. 少阴热化,伤津耗液 
  C. 少阴病阴阳俱虚,阴津不足 
  D. 寒侵少阴,真阳受困,津不上承 
  E. 少阴阳虚,水气内停 
 
19. [单选题]患者女性,49岁,有内痔十余年。近两年肛门部有一肿物,触之柔软,平时不显,排便时肿物明显,呈晴紫色,按之较硬,有坠胀感,无明显疼痛。初步诊断为:
  A. 血栓性外痔 
  B. 静脉曲张性外痔 
  C. 结缔组织外痔 
  D. 肛周脓肿 
  E. 以上均不对 
 
20. [多选题]可用柴胡治疗的病证有
  A. 外感表热 
  B. 湿热 
  C. 暑热 
  D. 少阳热 
  E. 阴虚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