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西医结合儿科医学高级职称(副高)智能在线题库(O6),更多中西医结合儿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最有可能出现在
  A. 蓄水证 
  B. 结胸证 
  C. 痞证 
  D. 蓄血证 
  E. 发黄证 
 
2. [多选题]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所主
  A. 血虚 
  B. 积滞 
  C. 虚热 
  D. 瘀热 
  E. 痰湿 
 
3. [单选题]鹅口疮是下列哪种病原体所致的
  A. 细菌 
  B. 螺旋体 
  C. 白色念珠菌 
  D. 柯萨奇病毒 
  E. 单纯疱疹病毒 
 
4. [多选题]《温病条辨》中用青蒿鳖甲汤治疗的病症主要表现有( )
  A. 高热 
  B. 夜热早凉 
  C. 神昏 
  D. 热退无汗 
  E. 抽搐 
 
5. [单选题]室间隔缺损的典型杂音是
  A. 胸骨左缘第2~3肋间Ⅲ级以上舒张期杂音 
  B. 胸骨左缘第2~3肋间Ⅲ级以上连续性杂音 
  C. 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Ⅲ级以上舒张期杂音 
  D. 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Ⅲ级以上收缩期杂音 
  E. 以上都不是 
 
6. [单选题]"头倾视深"是哪一府精气将夺矣
  A. 髓之府 
  B. 血之府 
  C. 精明之府 
  D. 胸中之府 
  E. 筋之府 
 
7. [单选题]关于糖原累积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各型共同的生化特征为糖原储存异常 
  B. 以肝脏和肌肉损伤为主 
  C. 智力多正常 
  D. 易发生低血糖 
  E. 患儿四肢短小 
 
8. [单选题]患儿男,6岁,因“意识不清伴抽搐4h”来诊。近2d出现腹泻,大量水样粪,伴频繁呕吐,4h前出现意识不清,左侧上、下肢频繁抽搐。有法洛四联症病史。最可能的病因是
  A. 脑栓塞 
  B. 心源性休克 
  C. 腹泻并发低钙血症 
  D. 腹泻并发脑炎 
  E. 脑缺氧发作 
 
9. [单选题]夏季热多发生在:
  A. 4、5、6月 
  B. 5、6、7月 
  C. 6、7、8月 
  D. 7、8、9月 
  E. 9、10、11月 
 
10. [单选题]湿温,症见身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烦,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濡数,其病机为
  A. 湿重热轻,困阻中焦 
  B. 湿热弥漫三焦 
  C. 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D. 气分湿热蕴蒸,酿成热毒 
  E. 湿热郁阻少阳 
 
11. [单选题]重症腹泻补钾时,错误的是
  A. 输液后有尿开始补钾 
  B. 静脉输液中氯化钾的浓度不超过0.3% 
  C. 每日氯化钾的剂量l~2mmol/kg 
  D. 治疗低钾血症需持续给钾4~6天 
  E. 每日补钾静滴时间不短于8小时 
 
12. [单选题]下列哪一组症状不属于湿温湿遏卫气证的表现
  A. 身热不扬,午后较显 
  B. 头重如裹,身重肢倦 
  C. 寒热往来,身痛有汗 
  D. 胸闷脘痞,口不渴饮 
  E. 苔白腻,脉濡缓 
 
13. [单选题]能反映少阴病病理特征的脉证是
  A. 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 
  B. 下利便脓血 
  C.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脉微欲绝 
  D. 脉微细,但欲寐 
  E. 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 
 
14. [单选题]小儿癫痫痰痫证的治法是
  A. 祛风涤痰 
  B. 熄风开窍 
  C. 健脾化痰 
  D. 通窍定痈 
  E. 豁痰开窍 
 
15. [多选题]桂枝加桂汤中“更加桂枝二两”的作用是( )
  A. 解肌祛风 
  B. 调和营卫 
  C. 平冲降逆 
  D. 发汗解表 
  E. 温通心阳 
 
16. [单选题]新生儿轻度窒息,Apgar评分为
  A. 0~2分 
  B. 2~4分 
  C. 4~7分 
  D. 7~10分 
  E. 10分 
 
17. [单选题]"脉阴阳俱紧"中"阴阳"是指
  A. 寸口、趺阳 
  B. 尺、寸 
  C. 寸浮、尺沉 
  D. 人迎、肤 
  E. 迟、数 
 
18. [单选题]“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见于
  A. 《幼幼集成》 
  B. 《小儿药证直诀》 
  C. 《景岳全书》 
  D. 《医宗金鉴》 
  E. 《幼科发挥》 
 
19. [单选题]柏油便中的血多来源于
  A. 胃及十二指肠 
  B. 肛门直肠 
  C. 空肠 
  D. 结肠 
  E. 回肠 
 
20. [单选题]脾运失健型厌食的最佳选方是
  A. 养胃增液汤 
  B. 保和丸 
  C. 不换金正气散 
  D. 平胃散 
  E. 异功散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