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医内科学副高卫备考考试试题(I6),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医内科学副高卫备考考试试题(I6),更多中医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支气管扩张患者施行体位引流排痰,下列哪项正确( )
  A. 病变肺应位于高位 
  B. 每日引流2~4次,每次15~30分钟 
  C. 可先用生理盐水作雾化吸入,便于排痰 
  D. 痰量多的患者,应尽快把痰排出 
  E. 排痰时,同时配合深呼吸,用力咳痰,可提高排痰效果 
 
2. [单选题]某女,53岁,素有糖尿病史,近日出现心前区疼痛,若针刺,并向左肩放射,常于夜间发作,伴有胸闷,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涩。辨证为
  A. 气滞心胸 
  B. 痰浊闭阻 
  C. 寒凝心脉 
  D. 心血瘀阻 
  E. 气阴两虚 
 
3. [单选题]麻杏甘石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为
  A. 清肺止咳 
  B. 宣肺平喘 
  C. 宣肺泄热 
  D. 止咳化痰 
  E. 清胃宣肺 
 
4. [多选题]瘿病证属肝火旺盛者,临床表现多有
  A. 面部烘热 
  B. 性情急躁易怒 
  C.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D. 烦热,易出汗 
  E. 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 
 
5. [单选题]水肿湿热壅盛证患者,经治疗后,腹满不减,大便不通,可用
  A. 调胃承气汤 
  B. 新加黄龙汤 
  C. 苓桂术甘汤 
  D. 疏凿饮子 
  E. 己椒苈黄丸 
 
6.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厥证的临床主症
  A. 突然昏仆 
  B. 不省人事 
  C. 移时可自行苏醒 
  D. 言语不利 
  E. 四肢厥冷 
 
7. [单选题]功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A. 薄荷 
  B. 牛蒡子 
  C. 桑叶 
  D. 菊花 
  E. 蔓荆子 
 
8. [单选题]治疗外感发热,邪郁肌腠,项背强痛者,应首选
  A. 荆芥 
  B. 白芷 
  C. 薄荷 
  D. 葛根 
  E. 柴胡 
 
9. [单选题]脾病传肾属于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侮 
  E. 母病及子 
 
10. [单选题]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其病机是
  A. 脾阴不足 
  B. 胃阴不足 
  C. 胃燥津亏 
  D. 胃热炽盛 
  E. 肝胃不和 
 
11. [单选题]因肾阳虚衰起泄泻的主要表现是
  A. 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 
  B.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 
  C.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D. 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 
  E. 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 
 
12. [多选题]心血瘀阻型胸痹的临床特点是( )
  A. 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B. 疼痛入夜更甚 
  C. 舌质紫暗 
  D. 舌苔浊腻 
  E. 脉结代 
 
13. [单选题]下列不是胆腑名称的是
  A. 中精之府 
  B. 中清之府 
  C. 精明之府 
  D. 清净之府 
  E. 中正之官 
 
14. [单选题]健胃消食药的服药时间是
  A. 饭前服 
  B. 饭后服 
  C. 多次分服 
  D. 空腹时服 
  E. 腹痛时服 
 
15. [单选题]中医学上,被称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的脏腑是
  A. 肺、肾 
  B. 心、肾 
  C. 肝、肺 
  D. 脾、肺 
  E. 脾、胃 
 
16. [单选题]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
  A. 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所治病为依据。 
  B. 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C. 以药性为基础,药效为依据。 
  D. 以治法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E. 以阴阳学说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17. [单选题]积聚的治疗要始终注意
  A. 解除胀痛 
  B. 祛除邪气 
  C. 顾护正气 
  D. 消除水肿 
  E. 消除积块 
 
18. [单选题]防止精、血、津液等物质流失,主要依赖气的功能是
  A. 温煦作用 
  B. 推动作用 
  C. 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气化作用 
 
19. [单选题]女,29岁。因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声重,喉痒,咳嗽,吐白稀痰,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此证治法宜
  A. 辛温解表 
  B. 辛凉解表 
  C. 清暑解表 
  D. 益气解表 
  E. 滋阴解表 
 
20. [多选题]官修本草有
  A. 《新修本草》 
  B. 《开宝本草》 
  C. 《证类本草》 
  D. 《嘉枯本草》 
  E. 《图经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