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药师(中级)在线题库模拟练习(H2),更多主管药师中级职称考试[代码:366]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的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
A. 华法林钠
B. 巴曲酶
C. 组织纤溶酶原聚合物
D. 氯吡格雷
E. 低分子量肝素
2. [单选题]评价生物利用度的最重要参数是
A. 峰浓度、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
B. 峰浓度、峰时间、曲线下面积
C. 峰浓度、峰时间、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平均血药浓度、吸收速度常数
E. 平均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消除速度常数
3. [单选题]硫代巴比妥类药物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有紫外吸收,强碱性溶液中,在多少处有吸收峰
A. 204 nm
B. 504 nm
C. 404 nm
D. 104 nm
E. 304 nm
4. [单选题]下列调节血脂药物中,长期应用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药物是
A. 阿托伐他汀
B. 辛伐他汀
C. 考来烯胺
D. 吉非贝齐
E. 烟酸
5. [单选题]下列FDP促出血的机制中,不正确的是
A. 抑制纤维蛋白单体聚合
B. 抗凝血酶作用
C. 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
D. 增加血管通透性
E. 增加凝血因子
6. [单选题]药学信息服务的特点是
A. 以患者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高科技为依托
B. 以药物为中心
C. 真实可靠
D. 新颖实用
E. 及时共享
7. [单选题]多数苷类呈左旋,水解后生成的混合物一般是
A. 左旋
B. 右旋
C. 外消旋
D. 内消旋
E. 无旋光性
8. [单选题]能引起肾上腺素升压效应翻转的药物是
A. 利血平
B. 酚苄明
C. 甲氧明
D. 美卡拉明
E. 阿托品
9. [单选题]防范调配处方差错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 正确摆放药品
B. 准确调配药品
C. 认真审核处方
D. 询问患者病情
E. 做好用药交代与指导
10. [单选题]阿司匹林属于
A. 乙酰苯胺类
B. 吡唑酮类
C. 芳基烷酸类
D. 水杨酸类
E. 1,2-苯并噻嗪类
11. [单选题]奎尼丁的电生理作用是
A. 0相去极明显抑制,传导明显抑制,APD延长
B. 0相去极轻度抑制,传导轻度抑制,APD不变
C. 0相去极适度抑制,传导适度抑制,APD延长
D. 0相去极适度抑制,传导明显抑制,APD不变
E. 0相去极轻度抑制,传导轻度抑制,APD延长
12. [单选题]下列各方法中,提取效率高且省溶剂的是
A. 煎煮法
B. 回流法
C. 连续回流法
D. 浸渍法
E. 渗漉法
13. [单选题]以下有关滴丸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滴丸剂主要供口服使用
B. 易挥发的药物制成滴完后,可增加其稳定性
C. 滴丸剂和片剂一样,药物与辅料都形成固体分散体
D. PEG是滴丸剂的常用基质之一
E. 常用的冷凝液有液状石蜡、植物油等
14. [单选题]在片剂的薄膜包衣液中加入液状石蜡的作用为
A. 增塑剂
B. 致孔剂
C. 助悬剂
D. 乳化剂
E. 成膜剂
15. [单选题]离子障是指
A. 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非离子型的则不能穿过
B. 非离子型药物不可以自由穿过,而离子型的也不能穿过
C.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离子型的也能穿过
D.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离子型的则不能穿过
E.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只能部分穿过
16. [单选题]以下关于胆汁排泄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向胆汁转运的药物也是一种通过细胞膜的转运现象
B. 是仅次于肾排泄的最主要排泄途径
C. 胆汁排泄只排泄原型药物
D. 胆汁排泄的转运机制有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等
E. 胆汁排泄受药物分子大小、脂溶性等因素影响
17. [单选题]《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名称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除新的化学结构、新的活性成分的药物,以及持有化合物专利的药品外,其他品种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该通知起效时间
A. 2006年3月15日
B. 2006年6月1日
C. 2006年10月1日
D. 2007年5月1日
E. 2007年6月1日
18. [单选题]青霉素与丙磺舒合用的优点是
A. 丙磺舒无抗菌作用,但能直接增强青霉素抗菌作用
B. 增加青霉素吸收速率,增加青霉素抗菌作用
C. 竞争肾小管分泌,提高丙磺舒血药浓度
D. 竞争肾小管分泌,提高青霉素血药浓度
E. 加速青霉素重吸收作用
19. [单选题]依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 医疗机构应做到制订本机构药品采购工作流程
B. 医疗机构应做到建立健全药品成本核算和账务管理制度
C. 医疗机构应做到严格执行药品购入检查、验收制度
D. 医疗机构应做到严格执行药品出库验收制度
E. 医疗机构应做到不得购入和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药品
20. [单选题]对药物经体内代谢过程进行监控
A. 静态常规检验
B. 动态分析监控
C. 药品检验的目的
D. 药物纯度控制
E. 药品有效成分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