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护理卫生副高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K2),更多中医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职称(副高)考试宝典中医护理卫生副高真题案例分析题答案(K2),更多中医护理(副高)副主任护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金匮要略》中,泻心汤的组成是( )
  A. 大黄 
  B. 黄连 
  C. 黄芩 
  D. 黄柏 
  E. 地黄 
 
2. [单选题]悬饮主方十枣汤,其服用的最佳时间是
  A. 平旦 
  B. 日中 
  C. 睡前 
  D. 夜半 
  E. 日晡所 
 
3. [单选题]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内容,“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
  A. 温补肾阳 
  B. 健脾祛湿 
  C. 辛温解表 
  D. 滋阴补肾 
  E. 益气养阴 
 
4. [单选题]《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 取之热 
  B. 取之寒 
  C. 取之阳 
  D. 取之阴 
  E. 取之营 
 
5.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针刺异常情况?( )。
  A. 留针 
  B. 断针 
  C. 滞针 
  D. 晕针 
 
6. [单选题]鱼腥草120g,野荞麦根120g,煎水服用治疗哪一期肺痈( )。
  A. 初期 
  B. 成痈期 
  C. 溃脓期 
  D. 恢复期 
  E. 末期 
 
7. [单选题]症见身灼热,躁扰不安,斑色紫赤,稠密成片,舌深绛,脉数,用下列哪组药治疗最合适
  A. 犀角、生地、赤芍、丹皮 
  B. 犀角、玄参、生地、石膏、知母 
  C. 羚羊角、玄参、钩藤、桑叶、菊花 
  D. 犀角、丹皮、白芍、生地、阿胶 
  E. 青蒿、鳖甲、生地、丹皮、知母 
 
8. [单选题]辛辣食物的功效是( )。
  A. 清热、解毒、止渴 
  B. 温中散寒 
  C. 行气、行血、发散润养 
  D. 收敛、固涩 
  E. 宣泄、燥湿 
 
9. [单选题]症见身热,腹痛,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或撮空摸床,肢体震颤,目不了了,苔干黄或焦黑,脉象沉弱。其病机是
  A. 阳明热结,腑气不通 
  B. 阳明热结,气液两虚 
  C. 阳明热结,阴液亏损 
  D. 阳明热结,小肠热盛 
  E. 阳明热结,气机不畅 
 
10. [多选题]《金匮要略》首篇提出的防病措施有( )
  A. 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B. 房室勿令竭乏 
  C.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D. 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E. 无犯王法及禽兽灾伤 
 
11. [多选题]乌梅丸主方含义包括( )
  A. 乌梅之酸抑蛔柔肝 
  B. 蜀椒、细辛之辛能伏蛔散寒通阳 
  C. 黄连、黄柏之苦可以下蛔泄热止呕 
  D. 乌梅丸组方有酸甘辛苦并投,刚柔并用的特点 
  E. 乌梅丸属寒热并用之剂 
 
12. [单选题]患者出现戴阳证,运用温热护理法,称之为( )
  A. 热因热用 
  B. 寒因寒用 
  C. 塞因塞用 
  D. 通因通用 
  E. 寒者热之 
 
13. [单选题]某男,60岁。近期自觉听力下降明显,伴耳中蝉鸣,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脉沉细。据此判断,其病机当为
  A. 精脱 
  B. 气脱 
  C. 血脱 
  D. 津脱 
  E. 液脱 
 
14. [多选题]《素问·五藏别论》关于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
  A. 迷信于鬼神者 
  B. 厌恶针石治疗者 
  C. 主观不愿治疗者 
  D. 年老体虚者 
  E. 年幼体弱者 
 
15. [单选题]据《素问·热论》的内容,有关热病论述错误的是
  A.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 
  B. 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C.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D.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E. 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16. [多选题]麻黄汤的禁例有。
  A. 淋家 
  B. 喘家 
  C. 亡血家 
  D. 疮家 
 
17. [多选题]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是( )
  A. 干姜二两 
  B. 干姜一两半 
  C. 附子一枚 
  D. 干姜四两 
  E. 甘草二两(炙) 
 
18. [单选题]割治膻中可用于治疗:( )
  A. 慢性支气管炎 
  B. 慢性胃肠病 
  C. 瘰疬 
  D. 慢性腹泻 
  E. 心脏病 
 
19. [单选题]不适用于腹胀的按摩手法是( )
  A. 摩 
  B. 捏 
  C. 推 
  D. 揉 
  E. 摇 
 
20. [单选题]心脏病证患者的护理应注意( )。
  A. 饮食调理 
  B. 情志调摄 
  C. 居室通风 
  D. 观察舌苔 
  E. 口渴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