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2024考试试题在线模考(O1),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_正高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微生物检验技术(正高)2024考试试题在线模考(O1),更多微生物检验技术_正高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A. 迟缓期 
  B. 对数期 
  C. 稳定期 
  D. 衰亡期 
  E. 缓冲期 
 
2. [多选题]细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有:
  A. 转化 
  B. 转导 
  C. 接合 
  D. 溶原性转换 
  E. 原生质体融合 
 
3. [多选题]大肠埃希菌可引起
  A. 腹泻 
  B. 败血症 
  C. 尿路感染 
  D. 急性肾小球肾炎 
  E. 肠热症 
 
4. [多选题]汉坦病毒的传播途径有:
  A. 呼吸道 
  B. 消化道 
  C. 蜱叮咬 
  D. 螨叮咬 
  E. 皮肤伤口接触 
 
5. [多选题]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特点包括:
  A. 完全闭合的环状双链DNA 
  B. 基因重叠 
  C. 易发生基因突变 
  D. 能与肝细胞DNA整合 
  E. 能编码具有反式激活功能的蛋白 
 
6. [多选题]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
  A. 呼吸道 
  B. 消化道 
  C. 破损皮肤 
  D. 节肢动物叮咬 
  E. 直接接触 
 
7. [多选题]可引起创伤性感染的厌氧菌有
  A. 败毒梭菌 
  B. 破伤风芽孢梭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 艰难梭菌 
  E. 肉毒梭菌 
 
8. [多选题]与衣原体感染有关的疾病是:
  A. 沙眼 
  B. 包涵体结膜炎 
  C. 新生儿肺炎 
  D. Q热 
  E. 性病淋巴肉芽肿 
 
9. [多选题]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人类疾病的类型有
  A. 慢性脑膜炎 
  B. 气性坏疽 
  C. 食物中毒 
  D. 坏死性肠炎 
  E. 蜂窝组织炎 
 
10. [多选题]乙型肝炎的预防要点是:
  A. 注意筛选供血者 
  B. 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 
  C. 对高危人群注射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 
  D. 注射含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 
  E. 对具有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11. [多选题]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
  A. 毒素 
  B. 与吸附有关的表面结构 
  C. 侵袭性酶 
  D. 细菌的数量 
  E. 细菌的侵入门户 
 
12. [多选题]由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所致疾病有
  A. 斑疹伤寒 
  B. 伤寒 
  C. 鼠疫 
  D. 恙虫病 
  E. 霍乱 
 
13. [多选题]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依据的指标有
  A. 金黄色色素 
  B. 分解甘露醇 
  C. 产生凝固酶 
  D. 产生耐热核酸酶 
  E. 产生溶血毒素 
 
14. [多选题]有关"乙型肝炎病毒"的叙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 传播方式是水平传播 
  B. HBsAg(+),表示患者 
  C. 具有致癌作用 
  D. RNA病毒 
  E. HBsAg(+),HBeAg(+),表示具有传染性 
 
15. [多选题]有关"军团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 
  B. 常见感染来源为污染的空调和供水系统 
  C.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易感染 
  D. 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E. 体液免疫在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16. [多选题]关于厌氧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厌氧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可选择的方法有限制性琼脂稀释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及E试验 
  B. 培养基为布氏血琼脂,贮存期不超过14 d(4~10 ℃) 
  C. 琼脂稀释法适用于脆弱类杆菌 
  D. 脆弱类杆菌推荐培养基为布氏肉汤,添加X因子、维生素K1及溶解马血 
  E. CLSI将琼脂稀释法作为厌氧菌药敏试验参考方法 
 
17. [多选题]产硫化氢的致病菌是
  A. 鼠伤寒杆菌 
  B. 大肠杆菌 
  C. 痢疾杆菌 
  D. 变形杆菌 
  E. 肺炎杆菌 
 
18. [多选题]粪便中分离一种细菌,欲检验其是否为志贺菌属,分离培养出可疑菌落,初步鉴定可用
  A. 试探性凝集试验 
  B. 耐药性变异 
  C. 传代法 
  D. 初步生化反应 
  E. 涂片革兰染色 
 
19. [多选题]细菌培养条件包括
  A. 合适的温度 
  B. 合适的酸碱度 
  C. 合适的营养 
  D. 合适的气体 
  E. 合适的光线 
 
20. [多选题]能产肠毒素的病原菌有
  A.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B. 链球菌 
  C. 霍乱弧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伤寒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