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属( )。
A. 迟脉
B. 沉脉
C. 浮脉
D. 数脉
2. [单选题]外伤所致的肌肤破损,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为破伤风,这属于发病类型中的( )。
A. 继发
B. 复发
C. 伏而后发
D. 徐发
3. [单选题]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 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C. 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D.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4. [单选题]下列哪些不是痢疾的主症?( )
A. 便下赤白脓血
B. 腹痛腹泻
C. 泻下粪便如米泔水
D. 里急后重
5. [单选题]“热结旁流证”宜采用的治法是( )。
A. 通因通用
B. 塞因塞用
C. 用热远热
D. 热因热用
6. [单选题]阴阳的最初含义是指( )。
A. 日、月
B. 日光向背
C. 动、静
D. 天、地
7. [单选题]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朝代是( )。
A. 隋朝
B. 宋朝
C. 唐朝
D. 明朝
8.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 )。
A. 审察内外整体统一
B. 阳病治阴
C.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D. 辨证求因,审因法治
9. [单选题]阴阳学说认为,各种疾病病理变化不外乎阴阳的( )。
A. 偏盛偏衰
B. 亢害承制
C. 消长转化
D. 相互影响
10. [单选题]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 )。
A. 《中藏经》
B. 《黄帝内经》
C. 《难经》
D. 《神农本草经》
1.正确答案 :B
解析:沉脉的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其脉位深沉。
2.正确答案 :C
解析:伏而后发,是指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这种发病形式多见于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伤。外感性疾病多见于感受温热邪气所形成的“伏气温病”等。外伤所致的肌肤破损,经过一段时间后,发为破伤风、狂犬病等亦属伏而后发。伏而后发形成的机理多是由于当时感邪较轻,或外邪入侵时正气处于内敛时期,而邪气处于机体较浅部位,因而正邪难以交争,邪气得以伏藏。伏邪发病时,病情一般较重且多变。
3.正确答案 :D
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学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4.正确答案 :C
解析:痢疾的主症为下痢脓血黏液、腹痛、便下赤白血脓、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
5.正确答案 :A
解析:热结旁流证为燥屎内结,迫津从旁而下。应用攻下的方法,故为“通因通用”。
6.正确答案 :B
解析: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仅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其含义逐渐延伸至晴与雨、寒与热、天与地、日与月、静与动、男与女、气与形等。至《周易》,阴阳已上升为哲学范畴,概指自然界一切具有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并用以阐释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故有“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
7.正确答案 :C
解析:据历史记载: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群众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名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逐渐被传到欧洲和中国的邻国如日本、朝鲜、新加坡等,在国外得到广泛流传和应用。
8.正确答案 :B
解析: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9.正确答案 :A
解析:阴阳学说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阳邪侵犯人体,人体正气中的阴气奋而抗之;阴邪侵犯人体,正气中的阳气与之斗争。如此产生了邪正相搏,导致了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阴阳偏盛、阴阳偏衰和阴阳互损。即各种疾病病理变化不外乎为阴阳的偏盛偏衰。
10.正确答案 :B
解析:《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4e143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