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考试宝典中医眼科学高级职称(正高)优质考试试题(R7),更多中医眼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考试宝典中医眼科学高级职称(正高)优质考试试题(R7),更多中医眼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不论何种消渴均可选取
  A. 脾俞 
  B. 太冲 
  C. 胃俞 
  D. 足三里 
  E. 肾俞 
 
2. [多选题]四加减正气散和五加减正气散的主药是( )
  A. 藿香梗 
  B. 厚朴 
  C. 佩兰 
  D. 陈皮 
  E. 茯苓 
 
3. [单选题]下列病证,哪一条不是麻黄汤禁忌症
  A. 发热恶寒,尺中脉微者 
  B. 身痛无汗,尺中脉迟者 
  C. 平素易自汗或盗汗者 
  D. 二阳合病,喘而胸满者 
  E. 久患淋病者 
 
4. [多选题]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正治法( )
  A. 寒者热之 
  B. 热者寒之 
  C. 微者逆之 
  D. 甚者从之 
  E. 客者除之 
 
5. [多选题]以眼底出血为临床特征的眼病是
  A. 化学性眼外伤 
  B. 视网膜周围炎 
  C.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D.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E. 视网膜脱离 
 
6. [多选题]膝状神经节以上受损可出现
  A. 泪液分泌减少,舌前2/3味觉障碍 
  B. 外耳道及鼓膜出现疱疹 
  C. 味觉障碍与听觉过敏同时存在 
  D. 舌前2/3味觉障碍 
  E. 听觉过敏 
 
7. [单选题]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治用
  A. 附子粳米汤 
  B. 大建中汤 
  C. 理中汤 
  D. 赤丸 
  E. 大黄附子汤 
 
8. [单选题]温病热蒸头胀,呕逆神迷,小便不通,渴不多饮,舌苔白腻,治宜
  A. 先予安宫牛黄丸,继服茯苓皮汤 
  B. 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 
  C. 先予苏合香丸,继服茯苓皮汤 
  D. 菖蒲郁金汤送服至宝丹 
  E. 犀角地黄汤送服至宝丹 
 
9. [多选题]右下腹痛,肿块伴低热可见于
  A. 肠结核 
  B. 结肠癌 
  C.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D. 妇科疾病 
  E. Crohn 病 
 
10. [单选题]《咳论》指出六腑咳应当取五俞穴中的什么穴刺治
  A. 井穴 
  B. 荥宋 
  C. 俞穴(原穴) 
  D. 经穴 
  E. 合穴 
 
11. [单选题]桂枝加附子汤证"小便不利"的病机:
  A. 三焦不利 
  B. 阳虚水停 
  C. 水邪内蓄 
  D. 阳虚津伤 
  E. 寒湿内阻 
 
12. [多选题]风寒外束,内兼郁热的汤证是( )
  A.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B.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C.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D. 大青龙汤证 
 
13. [单选题]《金匮要略》妊娠呕吐谓之
  A. 恶阻 
  B. 胞阻 
  C. 子痫 
  D. 子淋 
  E. 子肿 
 
14. [多选题]利水渗湿药中,能用治湿疹、湿疮的药物是
  A. 滑石 
  B. 萹蓄 
  C. 地肤子 
  D. 茵陈 
  E. 茯苓 
 
15. [多选题]春季角结膜炎患者可选用的药物( )
  A. 色甘酸钠 
  B. 埃美丁 
  C. 典必殊 
  D. 氧氟沙星 
  E. 0.05%FK-506 
 
16. [多选题]针灸等级病谱的分类,正确的有
  A. 针灸独立可治疗的病种为针灸一级病谱 
  B. 针灸作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病谱为一级病谱 
  C. 针灸作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病谱为二级病谱 
  D. 针灸作为辅助治疗的病谱为三级病谱 
  E. 针灸独立可治疗的病种为针灸三级病谱 
 
17. [多选题]关于任脉穴的操作,叙述正确的有
  A. 会阴直刺0.5~1.0寸,可灸 
  B. 脐中到耻骨联合的腧穴可直刺1.0~1.5寸 
  C. 神阙多用灸法 
  D. 剑突下到脐的腧穴可直刺1.0~1.5寸 
  E. 廉泉向舌根斜刺0.5~0.8寸 
 
18. [多选题]肉苁蓉、锁阳的共同功效是
  A. 补肾阳 
  B. 益精血 
  C. 养肝明目 
  D. 润肠通便 
  E. 固精缩尿 
 
19. [单选题]《评热病论》阴阳交的三死证指
  A. 汗出辄复热热,狂言,失志 
  B. 狂言不能食,邪盛精衰 
  C. 精无俾,失志,脉躁疾 
  D. 汗后脉犹躁疾,狂言,不能食 
  E. 以上均不是 
 
20. [多选题]伏暑可出现下列哪些证型( )
  A. 表里同病 
  B. 湿热积滞阻于肠道 
  C. 暑湿郁蒸 
  D. 邪袭肺卫 
  E. 暑湿化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