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卫生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模拟题(X2),更多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卫生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模拟题(X2),更多中西医结合儿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养生方法是
  A. 法于阴阳 
  B. 谨和五味 
  C. 起居有常 
  D. 和于术数 
  E. 不妄作劳 
 
2. [单选题]《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精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
  A. 阴阳更胜 
  B. 阳阴离决 
  C. 阳虚阳亢 
  D. 阳虚阴盛 
  E. 以上均不是 
 
3. [多选题]苓桂术甘汤证临床表现是( )
  A. 脐下动悸,吐涎沫而癫眩 
  B. 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C. 胸胁支满 
  D. 心下痞坚 
  E. 目眩 
 
4.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痉病的临床表现( )
  A. 气上冲胸 
  B. 胸脘痞闷 
  C. 口噤不语 
  D. 角弓反张 
  E. 脉象沉迟 
 
5. [单选题]《热论》中热病的“两感于寒”指
  A. 重复感受寒邪 
  B. 外感寒邪,内伤冷饮 
  C. 表里两经俱受寒 
  D. 手足太阳两经俱受寒 
  E. 以上均不是 
 
6. [单选题]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生姜三两是下列哪一个方剂
  A. 半夏泻心汤 
  B. 甘草泻心汤 
  C. 黄连汤 
  D. 生姜泻心汤 
  E. 以上都不是 
 
7. [单选题]以下哪一方要寐"顿服之":
  A. 大陷胸汤 
  B. 抵当丸 
  C. 调胃承气汤 
  D. 牡蛎泽泻散 
  E. 十枣汤 
 
8. [多选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可有
  A. 昏迷 
  B. 性格改变 
  C. 吞咽困难 
  D. 抽搐 
  E. 尿频、尿急 
 
9. [单选题]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证属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阳两虚 
  D. 气血两虚 
  E. 阴虚内热 
 
10. [多选题]咳作为主证、或然证可见于。
  A. 小青龙汤证 
  B. 真武汤证 
  C. 四逆散证 
  D. 小柴胡汤证 
 
11. [多选题]厚朴大黄汤与下列哪些方剂的药味相同( )
  A. 小承气汤 
  B. 大承气汤 
  C. 调胃承气汤 
  D. 厚朴三物汤 
  E. 厚朴麻黄汤 
 
12. [单选题]根据原文"伤寒干呕、发热而咳",病机是
  A. 邪热壅肺 
  B.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C. 风邪外束,胃气上逆 
  D. 水热互结 
  E. 邪在半表半里 
 
13. [多选题]据《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大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治痿独取阳明 
  B. 治之以兰 
  C. 各补其荣而通其俞 
  D. 升清降浊 
  E. 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 
 
14. [多选题]风热之邪侵袭肺卫宜用( )
  A. 麻杏石甘汤 
  B. 桑杏汤 
  C. 杏苏散 
  D. 桑菊饮 
  E. 银翘散 
 
15. [单选题]少阳伤寒典型的脉象特点是
  A. 弦细 
  B. 弦大 
  C. 浮大 
  D. 沉紧 
  E. 滑数 
 
16. [单选题]下列方剂除哪方外,都有桂枝、甘草这一对配伍:
  A. 小青龙汤 
  B. 大青龙汤 
  C. 葛根汤 
  D. 茯苓甘草汤 
  E. 五苓散 
 
17. [单选题]症见寒热似疟,午后发热较重,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脘痞,心烦口渴,苔黄白而腻,脉弦数,治宜
  A. 杏仁滑石汤 
  B. 雷氏芳香化浊法 
  C. 甘露消毒丹 
  D. 雷氏宣透膜原法 
  E. 蒿芩清胆汤 
 
18. [单选题]某女,32岁。壮热神昏身痛近两周,现上症俱退,但出现小腹高突,拒按,小便淋漓不尽,大便闭结,脉弦滑。结合《素问·痹论》分析,其诊断应为
  A. 脾痹 
  B. 肠痹 
  C. 胞痹 
  D. 心痹 
  E. 肝痹 
 
19.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A. 阳生阴长 
  B. 阳杀阴藏 
  C. 阴静阳躁 
  D. 阳化气,阴成形 
  E. 水为阴,火为阳 
 
20. [单选题]《金匮要略》论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 上焦阳虚 
  B. 中焦寒饮 
  C. 下焦阴邪偏盛 
  D. 阳微阴弦 
  E. 经脉痹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