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骨科医学高级职称(正高)2024冲刺密卷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T4),更多中西医结合骨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骨科医学高级职称(正高)2024冲刺密卷案例分析题答案+解析(T4),更多中西医结合骨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间接暴力引起的股骨干骨折,骨折线多为( )
  A. 横断 
  B. 粉碎 
  C. 斜形 
  D. 螺旋 
  E. “Y”型 
 
2. [多选题]嵌插骨折的诊断根据是
  A. 骨折部的反常活动和骨擦音 
  B. 压痛和轴向叩击痛 
  C. 局部皮温高 
  D. 软组织肿胀和淤斑 
  E. 畸形 
 
3. [多选题]骨伤科古又称为
  A. 正骨 
  B. 伤骨 
  C. 折疡 
  D. 金疡 
  E. 金镞 
 
4. [多选题]骨折的晚期并发症有( )
  A. 骨折延迟愈合 
  B. 大面积褥疮 
  C. 坠积性肺炎 
  D. 缺血性骨坏死 
  E. 深静脉血栓 
 
5. [多选题]手部骨折和脱位的治疗原则( )
  A. 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直 
  B. 闭合创口防止感染引起关节功能障碍 
  C. 充分彻底引流 
  D. 早期准确复位和牢固地固定 
  E. 正确处理深部组织 
 
6. [单选题]乌头汤的主治病证是
  A. 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B. 脚气冲心 
  C. 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 
  D. 历节不可屈伸,疼痛 
  E. 湿家身烦疼 
 
7. [多选题]《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首次描述的是
  A. 将髋关节脱位分前后脱位两类 
  B. 髋关节脱位 
  C. 颞颌关节脱位的口外复位法 
  D. 颞颌关节脱位的口内复位法 
  E. 颞颊关节脱位 
 
8. [单选题]甘麦大枣汤的药物组成是
  A. 甘草、小麦、大枣 
  B. 甘草、麦冬、大枣 
  C. 干姜、麦冬、大枣 
  D. 甘草、小麦、怀山药、大枣 
  E. 甘草、小麦、麦冬、怀山药、大枣 
 
9. [单选题]李某。患感冒发烧,在治疗中身热逐渐上升,曾屡进西药退热剂,旋退旋起,8天后仍发热39℃,现口燥渴不解,多汗出,咽微痛,背微恶风寒,脉象洪大,舌红,苔薄黄,治宜用
  A. 白虎加人参汤 
  B. 白虎汤 
  C. 大青龙汤 
  D. 桂枝汤 
  E. 以上都不是 
 
10. [多选题]温病清解气热法主要分为以下哪几种( )
  A. 轻清宣气 
  B. 辛寒清气 
  C. 分利湿热 
  D. 清热泻火 
  E. 分消走泄 
 
11. [多选题]桂枝加桂汤中“更加桂枝二两”的作用是( )
  A. 解肌祛风 
  B. 调和营卫 
  C. 平冲降逆 
  D. 发汗解表 
  E. 温通心阳 
 
12. [单选题]《灵兰秘典论》指出膀胱是
  A. 津液之府 
  B. 水脏 
  C. 州都之官 
  D. 受盛之官 
  E. 决渎之官 
 
13. [多选题]后期常用治法,包括:
  A. 补气养血法 
  B. 温经通络法 
  C. 补益肝肾法 
  D. 补中益气法 
  E. 补养脾胃法 
 
14. [多选题]叶天士认为,三焦之邪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在哪些脏腑:( )
  A. 脾 
  B. 肺 
  C. 募原 
  D. 肠 
  E. 胃 
 
15. [多选题]下列组织哪些属于中医伤科学的范畴
  A. 关节囊 
  B. 肌肉 
  C. 筋络 
  D. 关节软骨 
  E. 筋膜 
 
16. [多选题]临床上检查股骨大转子是否上移的方法有
  A. 髂坐线和颈闭孔线测定法 
  B. 髂转线试验 
  C. 大转子与髂前上棘间水平距离测定法(Bryant三角) 
  D. 髂坐线测定法(Nelaton线) 
  E. 髂转线、髂坐线和颈闭孔线测定法 
 
17. [多选题]肱骨外上髁炎还可称作
  A. 肘管综合征 
  B. 肱骨外髁骨瞑炎 
  C. 网球肘 
  D. 腕管综合征 
  E. 弹响指 
 
18. [多选题]临床上怀疑掌骨骨折时,需拍摄
  A. 掌指关节切线位 
  B. 轴位 
  C. 斜位 
  D. 侧位 
  E. 正位 
 
19. [单选题]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藏而不泻特性的是
  A. 心 
  B. 肝 
  C. 三焦 
  D. 胆 
  E. 女子胞 
 
20. [多选题]栝楼瞿麦丸的功效是( )
  A. 温阳散寒 
  B. 通脉化 
  C. 生津止渴 
  D. 生津柔筋 
  E. 利水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