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心血管内科正高职称考试模拟试卷(S6),更多心血管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心血管内科正高职称考试模拟试卷(S6),更多心血管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高危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灌注影像特征不包括
  A. 出现多发性可逆性缺损或较大范围的不可逆性灌注缺损 
  B. 心肌见固定的灌注缺损 
  C. 运动负荷后心肌显像剂肺摄取增加 
  D. 运动后左心室立即呈暂时性扩大或右心室暂时性显影 
  E. 休息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 
 
2. [多选题]下列哪几项表现符合典型稳定型心绞痛发作( )
  A. 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B. 疼痛很少超过15分钟 
  C. 休息后5分钟内消失 
  D. 含服硝酸甘油3~5分钟内疼痛不能缓解 
  E. 疼痛发作均有诱因 
 
3. [多选题]下列属于经脉的是( )
  A. 十二经别 
  B. 十二经筋 
  C. 十二皮部 
  D. 十二经脉 
  E. 奇经八脉 
 
4. [多选题]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可能有下列哪些心电图改变
  A. 左房肥大 
  B. 心房颤动 
  C. 右室肥厚 
  D. 左室肥厚 
  E. 右束支传导阻滞 
 
5. [多选题]下列哪些情况会出现心包积液
  A. 心肌炎 
  B. 风湿热 
  C. 心肌梗死后 
  D. 肾病综合征所致的低蛋白血症 
  E. 冠心病 
 
6. [多选题]疾病发生后,为防其传变应采取( )
  A. 早期诊断 
  B. 早期治疗 
  C. 防止邪气侵害 
  D. 先安未受邪之地 
  E. 精神调摄 
 
7. [多选题]十二经别的主要功能是( )
  A. 加强相互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B. 加强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与心脏的联系 
  C. 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D. 加强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 
  E. 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联系 
 
8. [单选题]腰痛的致病之本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肾虚 
  D. 脾虚 
  E. 血瘀 
 
9. [单选题]痰疾多首选( )
  A. 中府 
  B. 尺泽 
  C. 丰隆 
  D. 梁门 
  E. 风门 
 
10. [单选题]肝肾亏损带下过少的主症不包括( )
  A. 带下过少,甚至全无 
  B. 烘热汗出,烦热胸闷 
  C.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D. 小便黄,大便干结 
  E. 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11. [多选题]急性肢体缺血的临床表现
  A. 急性疼痛 
  B. 瘫痪 
  C. 感觉异常 
  D. 皮肤苍白 
  E. 肢体远端无脉 
 
12. [多选题]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
  A. P波起源于窦房结、心房、房室交界区 
  B. 同一导联至少有3种不同形态的房性P波 
  C. P-P之间等电位线消失 
  D. 缺少心房主导节律点 
  E. 心房率100~250次/min 
 
13. [单选题]红舌和绛舌皆主( )
  A. 热证 
  B. 寒证 
  C. 气虚证 
  D. 血虚证 
  E. 痰饮 
 
14. [多选题]主动脉关闭不全的病因是
  A. 梅毒性 
  B. 感染性心内膜炎 
  C. 风湿性 
  D. 动脉硬化性 
  E. 叶性主动脉瓣 
 
15. [多选题]心包穿刺术常使用的部位( )
  A. 心尖部 
  B. 心包积液量大时,可采用左肋间隙穿刺 
  C. 剑突下 
  D. 左锁骨下 
  E. 胸骨左缘 
 
16. [单选题]"一夫法"是指( )
  A. 手指同身寸 
  B. 中指同身寸 
  C. 拇指同身寸 
  D. 横指同身寸 
  E. 以上都不是 
 
17. [多选题]心脏结构性异常改变有
  A. 急性心肌梗死 
  B. 心肌浸润性病变 
  C. 心肌扩张 
  D. 结构性心电异常 
  E. 继发性心室肌肥厚 
 
18. [多选题]属于脉率较快的脉有( )
  A. 数脉 
  B. 促脉 
  C. 濡脉 
  D. 结脉 
  E. 代脉 
 
19. [多选题]关于ACE抑制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肾功能不全者无需停药 
  B. 早期肾功能损害者适用 
  C. 对血钾无明显影响 
  D. 不会降低死亡率 
  E. 可改善心室重塑 
 
20. [单选题]患者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其治法是( )
  A. 理气消胀 
  B. 消食导滞 
  C. 理气和胃 
  D. 消食健脾 
  E. 和胃止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