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库大小:
  • 题目总量:
  • 软件属性:
  • 31M
  • 200万+
  • 中文简体
  • 更新时间:
  • 软件评价:
  • 支持平台:
  • PC/手机/网页

中医眼科医学主治医师终极模考试试题(V0)

来源: 考试宝典    发布:2024-08-07   [手机版]    

中医眼科医学主治医师终极模考试试题(V0)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眼科医学主治医师终极模考试试题(V0),更多中医眼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气喘,宜用的方药是

A. 小青龙汤
B. 麻黄汤
C.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D. 麻杏甘石汤
E. 大青龙汤


2. [单选题]患者,男,38岁。疟疾已有三日,每隔一天发作,舌淡,脉弦。首选的药物是

A. 瓜蒂
B. 黄芩
C. 常山
D. 青蒿
E. 槟榔


3. [单选题]《金匮要略》将黄疸病以( )分类

A. 病因
B. 湿热程度
C. 黄色明晦
D. 性别
E. 病机


4. [单选题]困倦嗜睡,伴头目昏沉,胸闷脘痞,肢体困重者属于

A. 痰湿困脾,清阳不升
B. 脾失健运,清阳不升
C. 正气未复
D. 心肾阳衰,神失温养
E. 气血不足


5. [单选题]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功用是

A. 清暑益气,和胃止呕
B.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C.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D.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E. 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6. [单选题]《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

A. 肾气虚
B. 肾精亏
C. 血不足
D. 阳气衰于上
E. 阳明脉衰


7. [单选题]下列哪种用药方法是错误的

A. 旋覆花包煎
B. 生大黄后下
C. 鹤草芽入煎服
D. 阿胶烊化兑服
E. 附子先煎


8. [单选题]被西方人称为“西医之父”的古希腊名医是

A. 盖伦
B. 哈维
C. 希波克拉底
D. 胡佛兰德
E. 伦琴


9. [单选题]用治食积气滞,湿热互阻,下痢里急后重者,宜选下列何组药物最佳

A. 黄连、黄柏
B. 柴胡、枳壳
C. 木香、槟榔
D. 香附、薤白
E. 苦参、青皮


10. [单选题]最早归纳并系统论述“八法”的是

A.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C. 清·汪昂《医方集解》
D. 唐·王焘《外台秘要》
E.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


11. [单选题]中医五脏中,被称为"华盖"的脏是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E. 肾


12. [单选题]凉膈散的功用是

A. 攻下热结,益气活血
B.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C.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D.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E. 透邪解表,泻火凉膈


13.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生理性蛋白尿

A. 肾淤血产生的蛋白尿
B. 肾动脉硬化引起的蛋白尿
C. 体位性蛋白尿
D. 凝溶性蛋白尿
E. 血管内溶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


14. [单选题]痰火凝结之瘿瘤、瘰疬选用的最佳药物是

A. 栀子
B. 谷精草
C. 青葙子
D. 夏枯草
E. 密蒙花


15. [单选题]淋家误用汗法可引起

A. 小腹弦急
B. 便血
C. 尿血
D. 口舌干燥
E. 大汗出


16. [单选题]川楝子、槟榔皆具有的功效是

A. 杀虫行气
B. 杀虫利水
C. 行气利水
D. 行气疏肝
E. 行气健脾


17. [单选题]治疗饮热迫肺证的主方是

A. 越婢加术汤
B. 麻黄加术汤
C. 越婢加半夏汤
D. 皂荚丸
E. 厚朴麻黄汤


18. [单选题]头晕而胀,烦躁易怒,舌红,脉弦数属于

A. 肝火上炎
B. 肝阳上亢
C. 肝肾阴虚
D. 肝胆湿热
E. 肝火犯胃


19. [单选题]甲型肝炎病毒具有哪些特点

A. 是DNA病毒
B. 黑猩猩和狨猴易感,但不能传代
C.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易形成慢性携带
D. 在细胞培养中HAV引起细胞病变
E. 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20. [单选题]具有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功效的药物是

A. 硼砂
B. 明矾
C. 炉甘石
D. 芒硝
E. 铅丹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4nnz2n.html
  • 下一篇:中医眼科中级资格真题案例分析题正确答案(V0) 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是下列方剂中不属于汗法范畴的是当事人对追究的行政责任不服,固定不移为特点的痹证是下列哪味药忌用火煅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能用于脾虚证的药物是乌梅丸证的治法是有关消毒的描述,咳痰症为
  • 在线题库
    考试专栏
    @2021-2026 成都不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www.51ksbd.com 免责声明 蜀ICP备140260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