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医师智能考试试题(A1),更多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西医结合医师智能考试试题(A1),更多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的共有症状
  A. 心悸怔忡 
  B. 畏寒肢冷 
  C. 心痛入夜加剧 
  D. 舌淡胖苔白滑 
  E. 脉沉迟无力 
 
2. [单选题]治疗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呕逆时作,舌燥少津者,应首选
  A. 石膏 
  B. 知母 
  C. 天花粉 
  D. 芦根 
  E. 栀子 
 
3. [单选题]寒包火证属于( )
  A. 证候相兼 
  B. 虚实真假 
  C. 寒热真假 
  D. 证候错杂 
  E. 证候转化 
 
4. [单选题]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
  A. 黄芪建中汤 
  B. 归脾汤 
  C. 右归丸 
  D. 生脉散 
  E. 犀角地黄汤 
 
5. [单选题]患者,女,35岁,乳房胀痛半年,经前加重,经后痛减;伴情绪抑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胁胀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其中医证型是( )
  A. 痰瘀凝结 
  B. 肝郁气滞 
  C. 气滞血瘀 
  D. 冲任失调 
  E. 毒热蕴结 
 
6. [单选题]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位于( )
  A. 肠腑 
  B. 脾胃 
  C. 肝胆 
  D. 胃肠 
  E. 脾肝 
 
7. [单选题]妊娠月数已足,腹痛时作时止,腰不痛者,诊断是
  A. 分娩先兆 
  B. 试胎 
  C. 弄胎 
  D. 临产 
  E. 妊娠腹痛 
 
8. [单选题]《素问·宣明五气论》提出久卧则( )
  A. 伤气 
  B. 伤血 
  C. 伤肉 
  D. 伤筋 
  E. 伤骨 
 
9. [单选题]咯痰白稠、量多,滑而易出者是( )
  A. 寒痰 
  B. 燥痰 
  C. 热痰 
  D. 湿痰 
  E. 肺痈之痰 
 
10. [单选题]不孕症月经一贯后期量少,常有腰酸腿软者多属
  A. 肾虚 
  B. 脾虚 
  C. 肝郁 
  D. 血瘀 
  E. 湿热 
 
11. [单选题]下列各组经脉中,不属于表里关系的是( )
  A.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B.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C. 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 
  D.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E.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12. [单选题]乙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高热 
  B. 惊厥 
  C. 中枢性呼吸衰竭 
  D. 周围性呼吸衰竭 
  E. 休克 
 
13. [单选题]湿热蕴脾证的临床表现可见( )
  A. 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短少 
  B. 身目发黄,胁肋胀痛,大便不调 
  C. 身热起伏,肌肤发黄,小便短赤 
  D. 腹痛下痢,赤白黏冻,里急后重 
  E. 阴囊湿疹,瘙痒难当,小便短赤 
 
14. [单选题]男,38岁。症见腹中积块,胀满疼痛,按之软而不坚,固定不移,舌苔薄白,脉弦。最佳选方是
  A. 六磨汤 
  B. 逍遥散 
  C. 膈下逐瘀汤 
  D. 少腹逐瘀汤 
  E. 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15. [单选题]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的腧穴是
  A. 下关 
  B. 耳门 
  C. 听宫 
  D. 听会 
  E. 上关 
 
16. [单选题]属于医学道德意识现象的是( )
  A. 医德观念、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信念、医德理论 
  B. 评价和调整医务人员行为的准则 
  C. 医德教育 
  D. 医德评价 
  E. 医德修养 
 
17. [单选题]尿崩症病人宜选用的药物是
  A. 呋塞米 
  B. 甘露醇 
  C. 螺内酯 
  D. 氢氯噻嗪 
  E. 高渗葡萄糖 
 
18. [单选题]患儿,5岁1个月。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头痛,咳嗽,兼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其治法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兼用
  A. 宣肺化痰 
  B. 清热镇惊 
  C. 消食和胃 
  D. 消食导滞 
  E. 健脾益气 
 
19. [单选题]患者,男,34岁。感冒6天,仍咳嗽,吐痰色黄,黏稠难咯,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的药物是
  A. 半夏、麻黄、五味子 
  B. 桔梗、旋覆花、半夏 
  C. 五倍子、瓜蒌、百部 
  D. 瓜蒌、浙贝母、芦根 
  E. 川贝母、半夏、白果 
 
20.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明确对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是国家
  A. 保护、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 
  B. 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 
  C. 保护、发展中医药事业 
  D. 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 
  E. 积极保护中医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