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关于酊剂,叙述正确的是
A. 酊剂系指药物用低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的液体制剂,也可用浸膏稀释而成
B. 酊剂不可外用
C. 含有毒剧药品(药材)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药物20g
D. 酊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
E. 酊剂不可内服
2. [单选题]关于利尿药作用部位描述正确的是
A. 呋塞米-远曲小管近端
B. 噻嗪类-远曲小管近端
C. 螺内酯-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皮质部
D. 乙酰唑胺-远曲小管远端
E. 氨苯蝶啶-近曲小管
3. [单选题]耐酸又耐酶的青霉素类药物是
A. 氨苄西林
B. 青霉素V
C. 苯唑西林
D. 羧苄西林
E. 呋布西林
4. [单选题]青光眼患者治疗药物首选
A. 东莨菪碱
B. 阿托品
C. 苯海索
D. 毛果芸香碱
E. 新斯的明
5. [单选题]卡马西平属于
A. 抗精神病药
B. 镇静催眠药
C. 抗癫痫药
D. 局部麻醉药
E. 抗过敏药
6. [单选题]混悬型药物剂型其分类方法是
A. 按给药途径分类
B. 按分散系统分类
C. 按制法分类
D. 按形态分类
E. 按药物种类分类
7. [单选题]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B. 温度感受器可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
C. ,温度感受器可分布在脊髓、脑干网状结构
D. 当体温高于调定点时,机体则出现皮肤血管舒张,发汗等现象
E. 当体温低于调定点时,主要是热敏神经元兴奋,使产热增加
8. [单选题]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称为
A. 药剂学
B. 药物分析
C. 药效学
D. 药动学
E. 生物化学
9. [单选题]首关消除(首过效应)主要是指
A. 舌下含化的药物,自口腔黏膜吸收后,经肝代谢药物降低
B. 肌内注射吸收后,经肝药酶代谢,血中药物浓度下降
C. 药物口服后胃酸破坏,使吸收入血的药量减少
D. 药物口服吸收后经肝代谢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E. 静脉给药后通过血-脑屏障减少
10. [单选题]药物制剂稳定化的方法不包括
A. 制成固体制剂
B. 制成微囊
C. 降低温度
D. 制成包合物
E. 采用包衣工艺
1.正确答案 :D
解析:酊剂常见制备方法:(1) 溶解法或稀释法:取药物粉末或流浸膏,加规定浓度的乙醇适量,溶解或稀释,静置,必要时滤过,即得。(2) 浸渍法:取适当粉碎的药材,置有盖容器中,加入溶剂适量,密盖,搅拌或振摇,浸渍3~5日或规定的时间,倾取上清液,再加入溶剂适量,依法浸渍至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合并浸出液,加溶剂至规定量后,静置24小时,滤过,即得。(3) 渗漉法:照流浸膏剂项下的方法,用溶剂适量渗漉,至流出液达到规定量后,静置,滤过,即得。
2.正确答案 :B
解析:噻嗪类利尿作用,尿 钠、钾、氯、磷和镁等离子排泄增加,而对尿钙排泄减少。本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较轻)对 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类药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活性,故能解释其对近端小管的作用。本类药还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肾小管对脂肪酸的摄取和线粒体氧耗,从而抑制肾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故B答案错误
3.正确答案 :C
解析:苯唑西林Oxacillin,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苯唑西林为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其抗菌作用方式与青霉素相仿。对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对各种链球菌及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则逊于青霉素G。苯唑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4.正确答案 :D
解析:毛果芸香碱,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包括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青光眼治疗首选。滴眼后,缩瞳作用于10?30分钟出现,维持4?8小时;最大降眼压作用约75分钟内出现,维持4?14小时;可缓解或消除青光眼症状。与毒扁豆碱比较,毛果芸香碱作用温和而短暂,水溶液较稳定。也可用于唾液腺功能减退。口服片剂(SALAGEN)可缓解口腔干燥症。
5.正确答案 :C
6.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有4种,分别是按给药途径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按制法分类、按形态分类。其中按分散系统分为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等。故本题答案应选B。
7.正确答案 :E
解析:外周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在脊髓、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起调定点的作用。当体温高于该值时,热敏神经元兴奋,使皮下血管舒张、发汗等一系列散热活动加强。
8.正确答案 :C
解析: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由于二者意义接近,在习惯用法上并不严加区别。但当二者并用时,应体现先后顺序。
9.正确答案 :D
解析: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有的药物在被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一部分也属首关消除。首关消除也称首关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注射,舌下和直肠给药可避免肝代谢。
10.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药物制剂稳定化的方法包括
制成固体制剂、制成微囊、制成包合物、采用包衣工艺。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4vdrp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