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3医学职称正高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正高卫生高级职称题库内容(AH8),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正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血小板在止血中作用哪些是正确的
A. 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释放ADP
B. 营养毛细血管、且参与其内皮的修复
C. 形成白色血栓,以达到牢固止血的目的
D. 释放血块收缩蛋白,使血块缩紧
E. 血小板的粘附作用和凝集反应
2. [多选题]下列哪些疾病属于增生性贫血
A. 缺铁性贫血
B. 巨幼细胞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失血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3. [多选题]下列有关协同凝集试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属于间接凝集反应
B.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颗粒性载体
C. 菌体的细胞壁中含有SPA,可与IgG特异性结合
D. IgG通过其Fab段结合菌体
E. 主要应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检出
4. [多选题]淀粉酶的特性包括
A. 最适反应pH为6.9
B. 是正常时能在尿中出现的血浆酶
C. 作用于淀粉α-1,4-糖苷键,对α-1,6-糖苷键无作用
D. 仅由胰腺分泌
E. 分子量5.5~6.0 kD
5. [多选题]以下关于整合素分子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 )
A. 由α、β两条肽链组成
B. 多数分布广泛
C. 表达水平可随细胞分化和生长状态发生改变
D. 其配体主要是细胞外基质
E. 主要介导同型粘附作用
6. [多选题]贫血时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 )。
A. 如患者RPI为0.1,说明有效红细胞生成旺盛
B. RPI升高3~7倍表明红细胞增生正常
C. RPI上升与贫血程度不一致或仅升高<2倍,表明红细胞增生不足
D. 溶血性贫血时RPI明显降低
E. RPI为3.0,是诊断溶血的可靠依据
7. [多选题]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毒主要是 ( )
A. HBV
B. HAV
C. HCV
D. HEV
E. TTV
8. [多选题]下面有关病毒增殖感染,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感染宿主活细胞后,不能够完成复制周期,没有感染性子代病毒产生,称为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B. 病毒的增殖是以二分裂方式进行
C. 病毒必须自外环境进入人体细胞才能产生感染
D. 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E. 病毒感染途径是指病毒接触机体并入侵宿主的部位(如经呼吸、消化道),由病毒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
9. [多选题]血小板的细胞骨架蛋白包括 ( )
A. 微管蛋白
B. 肌动蛋白
C. 外廓蛋白
D. 本-周蛋白
E. P235
10. [多选题]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临床应用包括
A. ABO血型鉴定的正定型
B. 辅助诊断新生儿溶血病
C. 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 辅助诊断药物性溶血
E. 辅助诊断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
11. [多选题]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为
A. 无菌动物
B. 悉生动物
C. 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D. 清洁动物或最低限度疾病动物
E. 常规动物
12. [多选题]化脓性积液的特点有 ( )
A. 溶菌酶含量增高
B. 蛋白质增高
C. 细胞总数增高
D. 属于恶性积液
E. LD降低
13. [多选题]下列哪种能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 ( )
A. 花粉
B. 尘螨
C. 真菌
D. 毛屑
E. 某些呼吸道病原菌
14. [多选题]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的分析中质量控制包括
A. 标本处理
B. 核酸提取
C. 核酸检测
D. 产物分析
E. 临床咨询
15. [多选题]白喉棒状杆菌是 ( )
A. 革兰阴性杆菌
B. 条件致病菌
C. 菌体着色均匀
D. 生长营养要求较高
E. 菌体粗细不一、长短不二
16. [多选题]急性杂合性白血病免疫学分型为 ( )
A. 双表型
B. 双系列类型
C. 单表型
D. 细胞系列转变型
E. 双显型
17. [多选题]血清PRL升高可见于
A. 肺和泌尿系燕麦细胞瘤
B. 青春期下丘脑综合征、垂体增生
C. 催乳素分泌瘤
D. 服用晕车药后
E. 晨起立即采血
18. [多选题]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血脂表现不正确的是 ( )
A. 血浆TG升高
B. 脂蛋白电泳时前β脂蛋白带深染
C. 血浆静置实验结果为:多呈混浊状
D. 血浆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明显增高
E. 血浆CM水平明显增加
19. [多选题]目前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其相关因素包括
A.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
B. 免疫抑制药物的大量使用
C. 器官移植和导管插管技术的开展
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大量增加
E. 真菌的变异明显增加
20. [多选题]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A. 患者外周血涂片出现较多碎裂红细胞(3%以上),可呈盔形、三角形、锯齿形等
B.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常可>50mg/L
C. 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D. 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
E. 结合珠蛋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