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外科正高卫生职称2024高效提分考试试题(N7),更多中医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外科正高卫生职称2024高效提分考试试题(N7),更多中医外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开胸探查的指征
  A. 胸腔内进行性出血 
  B. 经胸膜腔引流后,持续大量漏气,考虑为广泛肺裂伤或支气管断裂 
  C. 心脏损伤 
  D. 胸腹联合伤 
  E. 胸内存有较大的异物 
 
2. [多选题]红丝疔辨证时有关的是
  A. 高热神昏 
  B. 皮色如涂丹 
  C. 5~6天后出现脱屑 
  D. 走黄 
  E. 内陷 
 
3. [多选题]《素问·五藏别论》中“气口独为五脏主”的机理包括
  A.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B. 肺朝百脉 
  C. 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D. 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E. 气口亦太阴也 
 
4. [多选题]“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的机理有可能是( )
  A. 发黄后期,湿邪阻于肌肤 
  B. 津血不足,肌肤腠理去陈生新功能下降 
  C. 素体津气不足,汗出无源 
  D. 热欲外越不得汗,热邪郁于肌肤 
  E. 外邪郁于肌肤,腠理闭塞 
 
5. [多选题]下面哪些治法适应于治疗湿病( )
  A. 微汗法 
  B. 泻下法 
  C. 利小便法 
  D. 温阳法 
  E. 健脾法 
 
6. [多选题]便血的疾病有哪些( )
  A. 内痔 
  B. 血栓外痔 
  C. 肛裂 
  D. 肛周脓肿 
  E. 脱肛 
 
7. [多选题]下列哪些方剂含有石膏( )
  A. 小青龙加石膏汤 
  B. 射干麻黄汤 
  C. 泽漆汤 
  D. 越婢加半夏汤 
  E. 厚朴麻黄汤 
 
8. [多选题]《金匮要略》中用以攻逐饮邪的方剂是( )
  A. 厚朴七物汤 
  B. 厚朴大黄汤 
  C. 十枣汤 
  D. 甘遂半夏汤 
  E. 己椒苈黄丸 
 
9. [多选题]关于气管内插管,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为了麻醉期间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 
  B. 便于吸入全身麻醉药的使用 
  C. 全麻时,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应行气管内插管 
  D. 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者必须行气管内插管 
  E. 新生儿窒息不宜使用 
 
10. [单选题]《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11. [单选题]下列方剂除哪方外,都有桂枝、甘草这一对配伍:
  A. 小青龙汤 
  B. 大青龙汤 
  C. 葛根汤 
  D. 茯苓甘草汤 
  E. 五苓散 
 
12. [多选题]甲状腺功能亢进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如疗效显著,可出现以下现象
  A. 基础代谢率下降 
  B. 体重增加 
  C. 甲状腺体积缩小 
  D. 食欲减少 
  E. 突眼症状减轻 
 
13. [单选题]风湿,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方用
  A. 桂枝加附子汤 
  B. 桂枝附子汤 
  C. 桂枝去芍药汤 
  D. 防己黄芪汤 
  E. 甘草附子汤 
 
14. [多选题]成年男性,体重50kg,80%烧伤,伤后第一个24h补液量为
  A. 总量6000毫升 
  B. 总量8000毫升 
  C. 胶体3000毫升 
  D. 总量12000毫升 
  E. 葡萄糖液2000毫升 
 
15. [多选题]肛门脓肿好发于
  A. 肛门旁皮下 
  B. 直肠黏膜下 
  C. 坐骨直肠间隙 
  D. 骨盆直肠间隙 
  E. 直肠后间隙 
 
16. [多选题]温病固脱法主要指:( )
  A. 益气摄血法 
  B. 益气敛阴法 
  C. 收涩固脱法 
  D. 回阳固脱法 
  E. 以上都不是 
 
17. [多选题]治疗温毒类疾病气分阶段常见的方剂有( )
  A. 清咽养营汤 
  B. 普济消毒饮 
  C. 犀角地黄汤 
  D. 三黄二香散 
  E. 玉钥匙 
 
18. [多选题]下列方剂中,用炮附子的有( )
  A. 薏苡附子散 
  B. 乌头赤石脂丸 
  C. 四逆汤 
  D. 桂枝附子汤 
  E. 通脉四逆汤 
 
19. [多选题]桂枝人参汤证可见( )
  A. 发热 
  B. 里急后重 
  C. 心下痞硬 
  D. 利下不止 
  E. 利下赤白黏液 
 
20. [多选题]针对秋燥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归纳的基本治疗大法是( )
  A. 上燥治气 
  B. 中燥增液 
  C. 上燥治肺 
  D. 下燥治血 
  E. 中燥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