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医学三基考试宝典药师(三基)全套模拟试题(M6),更多医学临床三基考试(药师三基)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医学三基考试频道。
1. [单选题]冷处系指( )
A. 避光并不超过20℃
B. 2℃~10℃
C. 不超过20℃
D. 10℃~30℃
E. 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
2. [多选题]中药制剂过程中所采用的"水提醇沉法"可除去( )
A. 大部分蛋白质
B. 大部分多糖
C. 大部分油脂
D. 鞣质
E. 叶绿素
3. [单选题]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是( )
A. 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
B. 临床必需、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
C. 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
D. 临床必需、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以中药为主
E. 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
4. [多选题]pH值梯度萃取法适合于分离的成分有
A. 生物碱
B. 游离羟基蒽醌
C. 游离羟基黄酮
D. 三萜类
E. 香豆素
5. [单选题]《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制药工业用筛的"目"数是表示
A. 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
B. 每分米上筛孔数目
C. 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D. 每英尺长度上筛孔数目
E. 每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6. [单选题]《中国药典》规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A. 对氨基酚
B. 水杨酸
C. 酮体
D. 对氨基苯甲酸
E. 游离磷酸
7. [单选题]用包括粉体本身孔隙及粒子间孔隙在内的体积计算的密度为
A. 真密度
B. 堆密度
C. 粒密度
D. 高压密度
E. 振实密度
8. [单选题]用明胶与阿拉伯胶作囊材以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应将pH值调到( )
A. 4~4.5
B. 5~5.5
C. 6~6.5
D. 7~7.5
E. 8~9
9. [单选题]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 )
A. 《本草纲目》
B. 《新修本草》
C. 《黄帝内经》
D. 《山海经》
E. 《佛罗伦萨处方集》
10. [单选题]可分离出季铵型生物碱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是( )
A. 碘化铋钾
B. 碘-碘化钾
C. 碘化汞钾
D. 硅钨酸
E. 雷氏铵盐
11. [多选题]《中国药典》中,溶液后记注的"1→100"符号是指( )
A. 固体溶质1.0g,加溶剂100mL制成的溶液
B. 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100mL制成的溶液
C. 固体溶质1.0g,加溶剂成100mL制成的溶液
D. 固体溶质1.0g,加溶剂成100mL制成的溶液
E. 固体溶质1.0g,加水(未指明何种溶剂时)100mL制成的溶液
12. [单选题]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加入硫酸铵的作用是( )
A. 作固化剂
B. 调节pH值
C. 增加胶体的溶解度
D. 作凝聚剂
E. 降低溶液的黏性
13. [单选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能不包括( )
A. 核发许可证、审查批准药品广告
B. 制定执业药师资格认定制度,指导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和注册工作
C. 药品注册审批
D. 利用监督管理手段,配合宏观调控部门贯彻实施国家医药产业政策
E. 拟定、修订药品管理法律法规、法定标准及有关药品目录
14. [多选题]与判断化合物纯度有关的有( )
A. 熔点测定
B. 选择三种以上的色谱条件检测
C. 观察晶形
D. 测定比旋光度
E. 闻气味
15. [单选题]下列溶剂溶解范围最大的是
A. 丙酮
B. 甲醇
C. 乙醚
D. 苯
E. 氯仿
16. [单选题]GLP指的是( )
A.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C.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D.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E.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7. [单选题]一般应制成倍散的是
A. 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B. 外用散剂
C. 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
D. 含液体成分的散剂
E. 眼用散剂
18. [单选题]执业药师管理的目的是
A. 只有通过法律对执业药师的资格、执业行为等严格管制,才能保证药学技术人员的药学专业素质、道德和法律素质,保证执业行为规范
B. 促进建立与执业药师管理政策一致的新的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
C. 具备规定的药学专业素质、执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执业行为方式的执业药师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所提供的药品和药学服务的质量,从而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有效
D. 提高执业药师的法律、社会、经济地位
E. 保证所提供的药品和药学服务的质量,从而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有效
19. [多选题]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时的条件有
A. 在中性乙醇溶液中滴定
B. 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C. 用盐酸滴定液(0.1mol/L)滴定
D. 以酚酞为指示剂
E. 反应摩尔比为1:1
20. [单选题]当某些含非水溶剂的制剂与输液配伍时会使药物析出,是由于( )
A. 溶剂组成改变引起
B. 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引起
C. 离子作用引起
D. 盐析作用引起
E. 成分的纯度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