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医儿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提分加血在线题库(L9),更多中医儿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中医儿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提分加血在线题库(L9),更多中医儿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据《素问·痹论》的内容,"行痹"的辨证依据是( )
  A. 肢节酸痛 
  B. 肢节剧痛 
  C. 肢节重痛 
  D. 疼痛游走无定处 
  E. 重痛不移 
 
2. [多选题]下列属于流行性腮腺炎腮部肿痛治疗方法的是( )
  A. 如意金黄散外敷 
  B. 灯火燋角孙、阳溪穴 
  C. 玉枢丹外敷 
  D. 新鲜败酱草煎汤熏洗 
  E. 新鲜仙人掌贴敷 
 
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急惊风的治疗原则( )
  A. 清热 
  B. 祛湿 
  C. 镇惊 
  D. 豁痰 
  E. 熄风 
 
4. [单选题]妊娠早期多少周前的胚胎期,从受精卵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伤害,造成流产或先天性畸形
  A. 4周 
  B. 8周 
  C. 12周 
  D. 16周 
  E. 6周 
 
5. [单选题]迄今仍有不少传染病尚无疫苗可用,可采取下列综合性预防措施,但除了
  A. 保持环境卫生 
  B. 注意个人卫生 
  C. 补充丰富营养 
  D. 坚持体育锻炼 
  E. 定期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6. [单选题]遗尿的治则中最重要的是
  A. 泻肝清热 
  B. 养阴益气 
  C. 补气固涩 
  D. 温补下元 
  E. 调理脾胃 
 
7. [单选题]肺炎喘嗽和哮喘均有的病理产物是
  A. 热 
  B. 痰 
  C. 瘀 
  D. 寒 
  E. 积 
 
8. [单选题]5岁时,腕骨骨化中心有
  A. 0个 
  B. 1个 
  C. 3个 
  D. 4个 
  E. 5个 
 
9. [单选题]乌梅丸证的治法是
  A.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B. 寒温并用,健脾止利 
  C. 清上温下,安蛔止呕 
  D. 寒温并用,和胃消痞 
  E. 寒温并用,健脾除湿 
 
10. [单选题]小儿易患痢疾、霍乱、肝炎等传染病,邪从
  A. 口入 
  B. 鼻入 
  C. 皮毛 
  D. 耳入 
  E. 眼入 
 
11. [单选题]除下列哪项外均是霍乱弧菌的定植因子
  A. 鞭毛 
  B. 毒素协同调节菌毛 
  C. 脂多糖 
  D. 非毒素蛋白 
  E. 可溶性血凝素 
 
12. [单选题]性早熟阴虚火旺证的治法是
  A. 温补脾肾 
  B. 清心泻火 
  C. 清利湿热 
  D. 通利小便 
  E. 滋阴降火 
 
13. [单选题]治疗脐疮的首选方剂是∶
  A. 五味消毒饮 
  B. 犀角散 
  C. 犀角消毒饮 
  D. 黄连解毒汤 
  E. 普济消毒饮 
 
14. [单选题]患儿,7岁。多动多语,烦躁不宁,冲动任性,难于制约,兴趣多变,注意力不集中,胸中烦热,纳少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其病机是
  A. 阴虚火旺 
  B. 肝肾阴虚 
  C. 气郁化火 
  D. 心脾两虚 
  E. 痰火内扰 
 
15. [单选题]赤游丹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是
  A. 新生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幼童期 
  E. 儿童期 
 
16. [单选题]"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其自愈的指征
  A. 得汗自出 
  B. 得汗自止 
  C. 得小便利 
  D. 得下利止 
  E. 得燥屎下 
 
17. [多选题]中医认为脑瘫的病因有
  A. 心肝火旺 
  B. 肝肾亏虚 
  C. 脾肾两亏 
  D. 肝强脾弱 
  E. 痰瘀阻滞 
 
18. [单选题]儿童多动综合征肝肾阴虚型的治法是
  A.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B. 清热涤痰,安神定志 
  C. 益气养阴,健脾渗湿 
  D. 滋养肝肾,潜阳定志 
  E. 滋肾养肝,凉血熄风 
 
19. [单选题]《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的阳气昼夜消长规律是
  A. "朝则气生,日中气长,夕则气衰,夜半入脏" 
  B. "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 
  C. "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D. 只行于体表,平旦始生,日中最旺,日西收敛 
  E. 以上均不是 
 
20. [单选题]治疗紫癜阴虚火旺证的最佳方剂为
  A. 杞菊地黄丸 
  B. 大补阴丸 
  C. 麦味地黄丸 
  D. 六味地黄丸 
  E. 犀角地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