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环境卫生卫生副高历年考试真题汇总(F3),更多环境卫生(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反映客观事物表征和性质的基本事实的是
A. 信息
B. 情报
C. 知识
D. 数据
E. 资讯
2. [多选题]实验性病因研究与观察性病因研究的特点与区别是
A. 实验性研究是验证性研究,观察性研究是探索性研究
B. 实验研究分组是按随机化原则,观察性研究不是
C. 实验性研究的因素是人为控制的,观察性研究不是
D. 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要相等,观察性研究可不相等
E. 实验性研究用于病因研究时可能存在医德问题
3. [单选题]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主要表现为( )
A. 赤潮
B. 水华
C. 水质发黑
D. 形成岸边污染带
E. 水生生物大量繁殖
4. [单选题]某实验室保存的霍乱菌种丢失,该实验室所在省的省政府应在几小时内向卫生部报告
A. 1小时
B. 2小时
C. 6小时
D. 12小时
E. 24小时
5. [单选题]以下哪个物质是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在有氧条件下无机化的最终产物( )
A. 氨
B. 吲哚
C. 二氧化碳
D. 硫化氢
E. 甲烷
6. [单选题]在传染病疫情控制时,医疗机构的职责中错误的是
A. 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依法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B. 对甲类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 对传染病患者给予隔离治疗
D. 对拒绝隔离治疗的甲类传染病患者,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E. 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7. [单选题]我国公共场所按其用途分为4类,不包括( )
A. 生活服务设施
B. 住宅小区
C. 文化体育设施
D. 公共福利设施
E. 公共交通设施
8. [单选题]城乡规划是( )
A. 一定时期内城市和乡村建设、发展和管理的依据
B. 包括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
C. 城市或乡村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
D. 城乡空间布局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E. 以上都是
9. [单选题]安全性评价第二阶段包括
A. 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试验
B. 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与发育毒性试验
C. 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D. 蓄积试验和致突变试验
E. 代谢试验
10. [单选题]用一套心理健康调查表对50个恶性肿瘤患者与50个非恶性肿瘤进行调查,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组心情抑郁者的比例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组(P<0.01)。这一结果不宜用下列哪一条来解释
A. 两组间本身就存在差异
B. 恶性肿瘤引起抑郁
C. 抑郁导致恶性肿瘤
D. 抑郁可能受抗肿瘤药物作用的影响
E. 这可能是一个偶然的联系
11. [单选题]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的是
A. 健康检查
B. 产前检查
C. 遗传咨询
D. 早期诊断
E. 病后恢复
12. [单选题]恶性肿瘤进行化疗常可引起骨髓抑制,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治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益气养血
B. 疏肝理气
C. 扶正
D. 滋补肝肾
E. 健脾和胃
13. [单选题]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三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B. 第一级预防只能消除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而不具备对机体的特异性预防
C. 第二级预防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的措施
D. 第三级预防不应该在医院内进行,而是在社区进行
E. 三级预防的方法适用于慢性非传染病,对传染病则不适用
14. [单选题]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
A. 该病的死亡专率
B. 每100000人的粗死亡率
C. 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
D. 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
E. 某疾病的死亡结果
15. [单选题]对个别深人访谈描述正确的是
A. 属于结构式访谈
B. 灵活性较小
C. 对访谈员要求不高
D. 结果可以外推
E. 一般只能在小样本人群中进行
16. [多选题]探讨毒性机制的意义有
A. 阐明描述型毒性资料
B. 估计化学物所致的有害作用的可能性
C. 建立预防或解毒措施
D. 设计危害较小的药物和工业品
E. 开发对靶生物具有强烈选择毒性的农药
17. [单选题]尘螨是室内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常隐藏于( )
A. 空调机冷却塔的冷却水
B. 淋浴器、洗衣机
C. 加湿器、水龙头
D. 微波炉、计算机
E. 床铺、家具和地毯
18. [单选题]点的正投影图是
A. 点
B. 线
C. 面
D. 圆
E. 正方形
19. [单选题]必需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物学效应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参与酶的构成和酶的激活
B. 参与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发挥特殊功能
C. 参与激素及其辅助因子的合成,与内分泌活动密切相关
D. 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E. 参与体内维生素的合成
20. [单选题]当某项医疗服务需要低,卫生资源充分,卫生服务利用率低时,说明
A. 卫生资源投入过度
B. 大部分人群过度利用卫生服务
C. 卫生资源投入不足
D. 卫生资源利用充分
E. 卫生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群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