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疾病控制医学副高职称在线题库(O1),更多疾病控制(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麻疹能否像天花一样被彻底消灭
A. 不能,因不是一个病毒属
B. 不能,因开展预防以来,仍呈世界分布
C. 能,因本病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
D. 能,因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易接种投药
E. 能,因为发病率有明显降低
2. [单选题]下列哪一个因素与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估计无关?
A. 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
B. 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C. 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
D. 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
E. 该因素预期引起的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
3. [单选题]疟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是
A. 裂殖子
B. 裂殖体
C. 环状体
D. 子孢子
E. 滋养体
4. [单选题]对2007年某地人口指标进行统计,发现与2006年相比,2007年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增加,则可能出现该地未来的
A. 死亡率增加
B. 死亡率下降
C. 出生率增加
D. 出生率下降
E.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5. [单选题]患者舌质红,苔黄腻多为( )
A. 痰饮
B. 湿热
C. 瘀血
D. 阴虚
E. 虚寒
6. [单选题]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因素为
A. 新生儿的增加
B. 易感人口的迁入
C. 免疫人口的死亡
D. 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E. 预防接种
7. [单选题]男,29岁,地质控矿工作,有野外宿营史,近日高热39℃,畏寒,头痛,身痛乏力,体检:面红,结膜充血,右腹股沟处见一椭圆形焦痂,黑焦色,周围有红晕,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计数未见升高,皮肤有暗红色斑丘疹。患者应首先考虑下列哪项诊断:( )
A. 恙虫病
B. 地方性斑疹伤寒
C. 流行性出血热
D. 钩体病
E. 败血症
8. [单选题]谷类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
A. 赖氨酸
B. 色氨酸
C. 苯丙氨酸
D. 蛋氨酸
E. 苏氨酸
9. [单选题]森林脑炎病毒分类属于
A. 黄病毒科
B. 疱疹病毒科
C. 副黏液病毒科
D. 小RNA病毒科
E. 正黏液病毒科
10. [单选题]检查内基氏小体可诊断的病毒感染是
A. 狂犬病病毒
B. 麻疹病毒
C. 乙型脑炎病毒
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 甲型肝炎病毒
11. [单选题]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的部位是:( )
A. 盲肠
B. 回肠末端
C. 直肠和乙状结肠
D. 升结肠
E. 降结肠
12. [多选题]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在于
A. 及时发现上市后药物未预料到的严重不良反应
B. 确立已知或新发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C. 药物已上市10年及以上的药品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
D. 对ADR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研究其机制和后果
E. 对生产不良反应的药物厂家处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1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评价诊断试验的指标
A. 符合率
B. 相对危险度
C. 预测值
D. 似然比
E. Kappa值
14. [单选题]在食品中残留期最长的农药是
A. 有机氯
B. 有机磷
C. 氨基甲酸酯类
D. 拟除虫菊酯类
E. 杀菌剂
15. [单选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发生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
A. 应劝其回乡治疗
B. 不属于当地接诊治疗的对象
C. 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D. 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民政部门批准
E. 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16. [单选题]治疗疟疾首选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是
A. 磷酸咯萘啶+伯氨喹啉
B. 奎宁+磷酸咯萘啶
C. 氯喹+伯氨喹啉
D. 氯喹+磷酸咯萘啶
E. 奎宁+伯氨喹啉
17. [单选题]女,3岁,某日下午服日本进口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2滴,当晚患儿面部、躯体、四肢先后出现浅红色、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风团块,密布全身,瘙痒难忍。经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等治疗后好转。此反应属于
A. 风疹
B. 荨麻疹
C. 大疱型疱疹
D. 过敏性紫癜
E. 药物不良反应
18. [单选题]一项研究结果真实性和临床意义评价获得肯定结论之后,应该
A. 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
B. 进行Meta分析
C. 进行副效应研究
D. 进行临床适用性评价
E. 直接用与临床实践同时开展副效应监测
19. [单选题]若脾胃不和或脾虚不摄,则往往导致分泌剧增的是( )
A. 汗液
B. 泪液
C. 涎液
D. 唾液
E. 涕液
20. [多选题]对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 横断面分析能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死亡率的变化
B. 横断面分析能说明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
C. 横断面分析能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组的死亡趋势
D. 对慢性病横断面分析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
E. 对慢性病出生队列分析能够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