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推拿医学副高2024真题分析(O2),更多推拿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推拿医学副高2024真题分析(O2),更多推拿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关于胆汁淤积性黄疸,正确的是
  A. 非结合性胆红素增高为主 
  B. 尿中尿胆原增加 
  C. 皮肤瘙痒严重 
  D. 尿胆红素阴性 
  E. 大便呈金黄色 
 
2. [单选题]唐代太医署设有按摩专科,下述哪项不被设立之列
  A. 按摩生 
  B. 按摩工 
  C. 按摩硕士 
  D. 按摩师 
  E. 按摩博士 
 
3. [单选题]湿阻肠道,传导失司证,其治法是
  A. 导滞通便 
  B. 通腑泻热 
  C. 宣清导浊 
  D. 通瘀破结 
  E. 理气通脉 
 
4. [单选题]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功效的药物是
  A. 刺蒺藜 
  B. 决明子 
  C. 石决明 
  D. 夏枯草 
  E. 羚羊角 
 
5. [单选题]《金匮要略》论胸痹的典型证候是
  A. 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B. 咳嗽气喘,不得平卧 
  C. 心痛彻背 
  D. 胸闷憋气 
  E. 胸中刺痛 
 
6. [多选题]葛根岑连汤的主证是( )
  A. 喘而汗出 
  B. 利遂不止 
  C. 脉洪大 
  D. 脉促者 
  E. 以上都是 
 
7. [单选题]下列有关伤寒临床表现的叙述,不典型的是
  A. 发热 
  B. 皮疹 
  C. 表情淡漠 
  D. 脾大 
  E. 腹泻 
 
8.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吴鞠通提出的湿温病初起"三禁"的后果
  A. 误汗则神昏耳聋 
  B. 误汗甚则目瞑不欲言 
  C. 误下则洞泄 
  D. 误滋补则病深不解 
  E. 误温补则化燥伤阴 
 
9. [单选题]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外1/3处的交点对应
  A. 十二指肠球部 
  B. 十二指肠降部 
  C. 十二指肠水平部 
  D. 阑尾Lanz点 
  E. 阑尾MacBurney点 
 
10.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A. 四肢部 
  B. 胸部 
  C. 腹部 
  D. 头部 
  E. 面部 
 
11. [单选题]下列关于大叶性肺炎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 
  B. 患者常有胸痛及咳铁锈色痰 
  C. 炎症以纤维素渗出为主 
  D. 炎症不破坏肺泡壁结构 
  E. 病变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 
 
12. [多选题]下列属寒湿发黄的脉证有( )
  A. 身黄、目黄、小便黄 
  B. 黄色晦黯 
  C. 手足自温 
  D. 脉迟缓 
  E. 小便清长 
 
13. [单选题]《金匮要略》所论"肺胀"的病机是
  A. 上焦虚寒,肺气郁闭 
  B. 风热犯肺,肺气胀满 
  C. 饮阻气逆,肺失肃降 
  D. 痰浊阻肺,气道不利 
  E. 外寒内饮,肺失宣肃 
 
14. [多选题]便秘在《伤寒论》中又称为
  A. 阳结 
  B. 阴结 
  C. 腹结 
  D. 脾约 
  E. 肠结 
 
15. [单选题]下列各方,不需去滓再煎的是
  A. 半夏泻心汤 
  B. 旋复代赭汤 
  C. 黄芩汤 
  D. 大柴胡汤 
  E. 柴胡桂枝干姜汤 
 
16. [多选题]推拿治疗痈的最佳时期是
  A. 乳痈初起,红肿疼痛 
  B. 乳痈初起,尚未成脓 
  C. 乳痈脓成,尚未溃破 
  D. 乳痈脓成,已经溃破 
  E. 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时 
 
17. [单选题]膀胱俞的定位是( )
  A. 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1骶后孔 
  B. 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骶后孔 
  C. 第3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3骶后孔 
  D. 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约平第2骶后孔 
  E. 第3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约平第3骶后孔 
 
18. [多选题]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突中央型不同于马尾肿瘤的鉴别要点是
  A. 鞍区麻痹 
  B. 大.小便功能障碍 
  C. 不引起典型的坐骨神经痛 
  D. 症状出现快 
  E. 休息时症状可减轻 
 
19.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少阳病第96条所述的主症是
  A. 往来寒热 
  B. 胸胁苦满 
  C. 心烦喜呕 
  D. 默默不欲饮食 
  E. 口苦咽干 
 
20. [单选题]内囊位于
  A. 尾状核、丘脑外侧 
  B. 丘脑、豆状核外侧 
  C. 丘脑、豆状核内侧 
  D. 丘脑尾状核内侧、豆状核外侧 
  E. 丘脑尾状核外侧、豆状核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