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关于督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为"阳脉之海"
B. 为"气血之海"
C. 统率阳经
D. 阳脉之都纲
E. 督领全身之阳气
2. [单选题]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功用是
A. 清暑益气,和胃止呕
B.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C.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D.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E. 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3.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
A. 汗法、吐法
B. 下法、清法
C. 宣法、通法
D. 清法、补法
E. 和法、温法
4. [单选题]“身之本”是指
A. 心
B. 气
C. 脾
D. 肾
E. 精
5. [单选题]久服较大剂量后,每易引起水肿的药物是
A. 山药
B. 甘草
C. 大枣
D. 黄精
E. 玉竹
6. [单选题]以下哪种病不属于温热类的温病( )
A. 风温
B. 春温
C. 暑温
D. 伏暑
E. 秋燥
7. [单选题]既能开窍醒神,又能治疗各种疮疡、咽喉肿痛、目疾、口疮等的常用药物是
A. 芒硝
B. 冰片
C. 朱砂
D. 石膏
E. 石菖蒲
8. [单选题]厥阴病基本病机特点是
A. 肾阳虚衰
B. 寒热错杂
C. 阴阳两虚
D. 邪热伤阴
E. 营卫不和
9. [单选题]以下对发绀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发绀的基本病因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绝对含量增多
B. 广义的发绀也包括由于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所致的皮肤青紫现象
C. 气管阻塞患者常表现为全身性发绀,皮肤温暖
D. 右心衰竭患者常表现为周围性发绀,皮肤冰冷
E. 法洛四联症患者常表现为周围性发绀,皮肤温暖
10.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与情志抑郁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心神失常
B. 肝气郁结
C. 脾失健运
D. 肺气壅滞
E. 肾精不足
11. [单选题]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A. 茜草
B. 地榆
C. 槐花
D. 三七
E. 侧柏叶
12. [单选题]邓巴认为患者的病前人格特点大多是: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进取心,有强烈的依赖愿望,易怨恨不满,常常压抑愤怒
A. 消化性溃疡
B. 原发性高血压
C. 冠心病
D. 支气管哮喘
E. 恶性肿瘤
13. [单选题]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宜选用
A. 九味羌活汤
B. 藿香正气散
C. 羌活胜湿汤
D. 独活寄生汤
E. 败毒散
14. [单选题]在我国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A. 中华按蚊
B. 微小按蚊
C. 伊蚊
D. 三带喙库蚊
E. 蝙蝠
15. [单选题]风温邪袭肺卫而偏于肺失宣降,咳嗽较重者,宜用
A. 桑菊饮
B. 桑杏汤
C. 银翘散
D. 麻杏石甘汤
E. 清燥救肺汤
16. [单选题]病人便溏,伴见纳呆呕恶,脘腹胀闷,头重如裹,苔白腻,最宜诊断为
A. 湿热蕴脾证
B. 风湿犯表证
C. 脾阳虚证
D. 寒湿困脾证
E. 肝脾不和证
17. [单选题]胸痹轻证见症为
A. 胸痹缓急
B.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C.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D. 胸中气塞,短气
E. 胸背痛,喘息咳唾,短气
18. [单选题]下列何方配伍了相反的药物
A. 十枣汤
B. 大黄甘遂汤
C. 木防己汤
D. 葶苈大枣泻肺汤
E. 甘遂半夏汤
19. [单选题]在《呕吐哕下利脉证治第十七篇》中,呕吐病最多见的是( )
A. 实热
B. 虚热
C. 痰饮
D. 寒热
E. 宿食
20. [单选题]长于行气,燥湿,消积,兼能降气平喘的药物是
A. 苏梗
B. 厚朴
C. 砂仁
D. 豆蔻
E. 香附
1.正确答案 :B
解析:一、督脉循行: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督脉循行.png]
二、督脉主治概要: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2.正确答案 :C
解析: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中以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合西瓜翠衣清热解暑,共为君药。荷梗可以解暑清热,又可理气宽胸;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其功专于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泻火;竹叶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
清暑益气汤与竹叶石膏汤皆可治暑热耗伤气津之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脉虚数等。但竹叶石膏汤以石膏与麦冬为主,功善清热泻火养阴,辅以人参、半夏调和脾胃,重在清解余热,兼以益气生津和胃。清暑益气汤以西洋参、石斛、麦冬为主,功善益气养阴,重在益气养阴生津。
3.正确答案 :C
解析:常用治法
程氏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发散而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等而有表证者。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证。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通泻大便的方法,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从大便排出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证。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其中,和解之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证属半表半里者;调和之法适用于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此外,尚有和营卫、和胃气等,亦属和法范畴。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方法,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热证、火证、热甚成毒以及虚热等。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脏腑之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4.正确答案 :E
5.正确答案 :B
6.正确答案 :D
7.正确答案 :B
解析:冰片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主治病证:
1.闭证神昏。
2.目赤肿痛,喉痹口疮。为五官科常用药。
3.疮疡肿痛,疮溃不敛,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5~0.3g。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8.正确答案 :B
9.正确答案 :E
解析:法洛四联症患者常引起全身性发绀,皮肤温暖。
10.正确答案 :B
11.正确答案 :A
解析:茜草
性能:苦,寒。归肝经。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应用:
出血证。本品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
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本品活血祛瘀,通经络,行瘀滞,故可用于上述病证,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12.正确答案 :A
13.正确答案 :E
14.正确答案 :D
15.正确答案 :A
解析:风温邪袭肺卫常见方证有二:以咳嗽为主症,偏于肺失宣降宜用桑菊饮;而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为主症,偏于卫气闭郁宜用银翘散。
16.正确答案 :D
17.正确答案 :D
解析:胸痹病机
原文: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病因病机: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脉见寸微尺弦,微脉见于寸口,可知上焦的阳气虚衰;弦脉见于尺部,可知下焦的阴寒痰浊壅盛,上虚则阴寒痰浊自下乘之,阻闭胸阳故见胸痹心痛。由于上焦阳虚,水气痰饮等阴邪便乘虚而居于阳位,故导致胸中闭塞,阳气不通,不通则痛,故云“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18.正确答案 :E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19.正确答案 :C
20.正确答案 :B
解析: 厚朴
药性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3.痰饮喘咳。
此外,燥湿消痰,下气宽中,治梅核气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查看答案
登录查看本科目所有考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com/show/5z2j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