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正高卫生职称模拟考试试题(Q0),更多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正高)主任技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菲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有( )。
A. 由表达CD4或CD8分子的细胞参与
B. 不经过克隆扩增和分化
C. 抗原识别专一
D. 无免疫记忆
E. 吞噬细胞和NK细胞是主要效应细胞
2. [多选题]下列产品哪些属于金属板式实时定量PCR仪
A. LightCycleTM荧光定量PCR仪
B. 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
C. MJ公司Chromo4荧光定量PCR仪
D. Bio-rad公司iCycler荧光定量PCR仪
E. Rotor-Gene3000荧光定量PCR仪
3. [多选题]关于酸性、碱性染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分类依据
B. 以发色基团性质为依据
C. 亚甲蓝中起染色作用的是天青
D. 酸性染料带负电荷
E. 碱性染料带正电荷
4. [多选题]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具有以下性能特点
A. 自动化程度较高
B. 检测速度快
C. 具有较大的细菌资料库
D. 功能范围大,包括需氧菌、厌氧菌、真菌鉴定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E. 数据处理软件功能强大
5. [多选题]会使血涂片偏厚的实验因素有
A. 血滴过大
B. 推片时过快
C. 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过大
D. 推片过厚
E. 血细胞比容增大
6. [多选题]维生素C对尿液分析的干扰,正确的说法是
A. 维生素C可导致Benedict法尿糖定性呈假阳性反应
B. 维生素C可导致干化学法尿糖定性呈假阴性反应
C. 消除维生素C干扰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尿液煮沸几分钟后再测定
D. 维生素C可导致干化学法血液呈假阴性反应
E. 含维生素C氧化酶的干化学试带可自动破坏维生素C的干扰
7. [多选题]临床生化检验学的主要作用是
A. 开发应用临床生化检验的方法和技术
B. 对检验结果的数据及其临床价值作出评价
C. 用以帮助疾病的诊断以及采取适宜的治疗
D. 偏重于临床生化实验室的应用
E. 促进临床生物化学诊断试剂的发展
8. [多选题]属于血细胞分析仪仪器基本结构的是
A. 血细胞化学检测系统
B. 机械系统、电子系统
C. 血细胞检测系统
D. 血红蛋白测定系统
E. 计算机和键盘控制系统
9. [多选题]原子吸收光谱仪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分析结果偏低的故障时,常见的原因有
A. 试样挥发不完全,细雾颗粒大,在火焰中未完全离解
B. 被测试样浓度太高,仪器工作在非线性部分
C. 标准溶液变质
D. 试样污染
E. 假吸收
10. [多选题]下面哪种免疫效应在无抗体时不能形成( )。
A. ADCC
B. 对毒素的中和作用
C. 补体经典途径对靶细胞的溶解
D. 对革兰阴性菌的溶解
E. TC细胞杀伤作用
11. [多选题]分泌受血糖浓度调节的激素有( )。
A. 胰高血糖素
B. 胰岛素
C. 甲状旁腺激素生长激素
D. 肾上腺素
E. 甲状腺激素
12. [多选题]血清清蛋白可用哪些方法测定( )。
A. 溴甲酚绿法
B. 溴甲酚紫法
C. 电泳法
D. 免疫比浊法
E. 放射免疫法
13. [多选题]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 荨麻疹
C. 胃肠炎
D. 病毒性肺炎
E. 缺铁性贫血
14. [多选题]流动室的类型有
A. 在室内检测的流动室
B. 激发型流动室
C. 在空气中检测的流动室
D. 荧光流动室
E. 显微检测流动室
15. [多选题]有关尿蛋白定性试验,正确的说法是
A. 加热乙酸法中若加入的冰乙酸过多,可使阳性减弱
B. 加热乙酸法加入乙酸是使尿PH接近蛋白质等电点
C. 磺基水杨酸可与本-周蛋白发生反应
D. 大剂量青霉素可使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出现假阳性反应
E. 干化学试带法是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
16. [多选题]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通常用于
A. 甲状腺激素检测
B. 生殖激素检测
C. 肿瘤标志物分子检测
D. 贫血因子检测
E.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17. [多选题]原子吸收光谱仪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重现性差的故障时,常见的原因有
A. 火焰不稳定
B. 废液流动不畅通
C. 波长选择不对
D. 喷雾器没调好
E. 乙炔流量不稳定
18. [多选题]流式细胞仪综合了
A. 激光技术
B. 电子技术
C. 流体力学
D. 生物化学
E. 计算机技术
19. [多选题]下列关于血沉自动分析仪对样品采集的要求,不正确的是
A. 静脉采血,1分钟内完成
B. 动脉采血,1分钟内完成
C. 动脉采血,30秒钟内完成
D. 静脉采血,30秒钟内完成
E. 手指采血,30秒钟内完成
20. [多选题]胆系感染时,十二指肠引流液镜检可见
A. 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增多
B. 胆道上皮细胞增多
C. 中性粒细胞增多
D. 小淋巴细胞增多
E. 黏液分泌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