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副高)冲刺密卷多选题正确答案(T1),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中西医结合内科(副高)冲刺密卷多选题正确答案(T1),更多中西医结合内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正常口腔温度的范围是
  A. 36℃~37℃ 
  B. 36.2℃~37.3℃ 
  C. 36.3℃~37.2℃ 
  D. 36.5℃~37.7℃ 
  E. 36.3℃~37.5℃ 
 
2. [单选题]患者肺痨,症见呛咳气急,痰少,反复咯血,色鲜量多,夹有泡沫,胸痛,失眠多梦,盗汗,五心烦热,骨蒸潮热,口渴,急躁易怒,舌红少苔,脉细数。应辨证为
  A. 肺阴亏损 
  B. 肝肾阴亏 
  C. 气阴两虚 
  D. 阴虚火旺 
  E. 阴阳两虚 
 
3. [单选题]妊娠妇女,见腹痛绵绵,面色萎黄,饮食不思,心烦急躁,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弦细,治用
  A. 葵子茯苓散 
  B. 当归散 
  C. 白术散 
  D. 当归贝母苦参丸 
  E. 当归芍药散 
 
4. [单选题]能行气止痛,长于行肠胃气滞的药物是
  A. 柴胡 
  B. 沉香 
  C. 木香 
  D. 藿香 
  E. 檀香 
 
5. [单选题]患者潮热,热势较高,每于下午3~5时热甚,此种潮热称为
  A. 日晡潮热 
  B. 阴虚潮热 
  C. 骨蒸潮热 
  D. 湿温潮热 
  E. 气虚潮热 
 
6. [单选题]药用部位是花蕾的药物是
  A. 天花粉 
  B. 香薷 
  C. 丁香 
  D. 小茴香 
  E. 荜茇 
 
7. [单选题]患者,男性,60岁。心悸不安多年,反复发作,且情绪波动后加重。现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口唇紫暗,两胁胀痛,善太息,舌暗有瘀斑,脉结。诊为心悸,辨证分型为
  A. 水饮凌心 
  B. 心虚胆怯 
  C. 气滞血瘀 
  D. 痰瘀交阻于胸 
  E. 阴虚挟瘀 
 
8. [单选题]Alzheimer病的中医治则是
  A. 补肾填精,健脾益气 
  B. 补肺益气,填精益肾 
  C. 滋阴补肾,健脾益气 
  D. 滋阴补阳,健脾益气 
  E. 补肾填精,滋阴补阳 
 
9. [单选题]目前我国妇女中最常见的癌是
  A. 膀胱癌 
  B. 肝癌 
  C. 甲状腺癌 
  D. 乳腺癌 
  E. 卵巢癌 
 
10. [单选题]治疗原发性心肌病中的邪毒犯心证,应首选的治法是
  A. 清热解毒,宁心安神 
  B. 补益心气,活血化瘀 
  C. 益气养阴,养心安神 
  D. 温阳利水 
  E. 回阳固脱 
 
11. [单选题]下列发热的病因中,哪项属变态反应性发热
  A. 血清病 
  B. 中暑 
  C. 重度安眠药中毒 
  D. 大面积烧伤 
  E. 急性心肌梗死 
 
12. [单选题]能固精、缩尿、止泻,平喘的药物是
  A. 白果 
  B. 菟丝子 
  C. 沉香 
  D. 补骨脂 
  E. 龙骨 
 
13. [单选题]症状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但在2~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此类型为
  A. 完全型 
  B. 进展型 
  C. 缓慢进展型 
  D. 大块梗塞型 
  E.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14. [多选题]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正治法( )
  A. 寒者热之 
  B. 热者寒之 
  C. 微者逆之 
  D. 甚者从之 
  E. 客者除之 
 
15. [多选题]消积又可行气的药物有
  A. 枳实 
  B. 厚朴 
  C. 青皮 
  D. 莱菔子 
  E. 山楂 
 
16. [单选题]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闭藏"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E. 长夏 
 
17. [多选题]大黄可用治
  A. 大便秘结 
  B. 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 
  C. 热毒疮肿、烧伤,目赤咽肿 
  D. 瘀血证,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E. 肺燥咳嗽 
 
18. [单选题]泄泻的关键病变脏腑在
  A. 脾胃 
  B. 肝胆 
  C. 心肾 
  D. 大肠 
  E. 小肠 
 
19. [多选题]郁证在出现肝郁化火之征基础上,出现胸胁灼痛,嘈杂反酸等肝火犯胃之征时,应在丹栀逍遥散基础上加哪几味药
  A. 菊花 
  B. 吴茱萸 
  C. 黄连 
  D. 夏枯草 
  E. 石决明 
 
20. [多选题]腹痛起病急剧者有
  A. 内伤情志 
  B. 外感湿邪 
  C. 脏腑虚弱 
  D. 饮食不节 
  E. 蛔虫内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