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临床医学检验医学中级技术考试模拟系统(R2),更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职称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使用激光与细胞化学法进行白细胞分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单核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2. [单选题]细菌繁殖体在干燥条件下不能生存原因是( )
  A. 失去水分而脂类变性 
  B. 失去水分蛋白质变性 
  C. 失去水分碳水化物变性 
  D. 失去水分酶类变性 
  E. 失去水分生长因子失活 
 
3. [单选题]下述对放线菌正确的描述为
  A. 多数可致人类疾病 
  B. 多以裂殖方式繁殖、有菌丝 
  C. 形成菌丝及孢子的真核生物 
  D. 必须在活的细胞中才能生长繁殖 
  E. 感染细胞内可形成包涵体 
 
4. [单选题]下列可使K-B法抑制圈直径扩大的因素是
  A. 测量时未经过纸片中心 
  B. 接种细菌浓度为1麦氏比浊 
  C. 孵育时间36小时 
  D. 药敏纸片失效 
  E. 培养基厚度为3mm 
 
5. [单选题]下列各菌属中,不属于肠杆菌科细菌的是( )
  A. 枸橼酸杆菌属 
  B. 克雷伯菌属 
  C. 爱德华菌属 
  D. 鲍特菌属 
  E. 肠杆菌属 
 
6. [单选题]BFU-E增加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急性白血病 
  C. 红白血病 
  D.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7. [单选题]关于假单胞菌属共性描述正确的是
  A. 兼性厌氧 
  B. 对外界抵抗力弱,对各种抗生素敏感 
  C. 可产生各种水溶性色素 
  D. 缺乏鞭毛,动力阴性 
  E. 无荚膜,已形成芽孢 
 
8. [单选题]白细胞计数的结果一般仅反映下列哪部分的白细胞数
  A. 分裂池 
  B. 成熟池 
  C. 贮备池 
  D. 循环池 
  E. 边缘池 
 
9. [单选题]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相同的有
  A. 光源 
  B. 物镜 
  C. 目镜 
  D. 滤板 
  E. 聚光器 
 
10. [单选题]血清蛋白电泳染色的染料不包括
  A. 丽春红S 
  B. 考马斯亮蓝 
  C. 溴酚兰 
  D. 氨基黑 
  E. 油红O 
 
11. [单选题]关于分子生物学测定细胞因子的评价,哪项正确
  A. 特异性高 
  B. 敏感性高 
  C. 测细胞因子基因 
  D. 操作简便 
  E. 定量 
 
12. [单选题]下列关于衣原体叙述正确的是
  A. 衣原体是病毒 
  B. 衣原体没有细胞壁 
  C. 衣原体只含有DNA 
  D. 衣原体只含有RNA 
  E. 衣原体含有DNA和RNA 
 
13. [单选题]类白血病反应可出现
  A. 原始粒细胞明显增高 
  B.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 
  C. 严重贫血 
  D. 染色体异常 
  E. 血小板明显增高 
 
14. [单选题]常污染实验室组织培养的微生物是
  A. 病毒 
  B. 大肠埃希菌 
  C. 衣原体 
  D. 立克次体 
  E. 支原体 
 
15. [单选题]运用Westgard质控处理规则时,当二份质控材料测定结果有一份超过±2SD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 整批标本重测 
  B. 进一步检查“失控”原因 
  C. 检查标准品 
  D. 检查比色计 
  E. 以上都不是 
 
16. [单选题]用同一方法反复测定某一样品所获得的值间的一致性是( )
  A. 准确度 
  B. 精密度 
  C. 饱和度 
  D. 差异度 
  E. 特异性 
 
17. [单选题]胞质淡红色,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此种细胞是
  A. 晚幼粒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中幼红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 
 
18. [单选题]下列有关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双抗体夹心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 
  B. 用胶体金标记抗原 
  C. 首先滴加纯化的抗体试剂(首先用纯化的抗体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 
  D. 膜中央出现红色斑点即为阳性反应 
  E. 斑点颜色的深浅可提示阳性的强弱 
 
19. [单选题]下列哪种途径不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
  A. 输血传播 
  B. 医源性传播 
  C. 垂直传播 
  D. 接触传播 
  E. 粪-口传播 
 
20. [单选题]关于HiCN法测血红蛋白的原理,错误的是
  A. 除SHb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转化成HiCN 
  B. Hi与CN-结合成HiCN 
  C. Hi与CN-结合呈棕红色 
  D. 最大吸收峰575nm 
  E. 最大吸收峰54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