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卫生职称(正高)考试宝典妇产科学高级职称(正高)冲刺密卷详细答案(R8),更多妇产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答案解析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不寐临床上可表现为( )
  A. 入睡困难 
  B. 寐而不酣 
  C. 时寐时醒 
  D. 醒后不能再寐 
  E. 彻夜不寐 
 
2. [多选题]妊娠合并下列哪些疾病时需要手术处理
  A.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剧烈腹痛、高热伴白细胞升高 
  B. 妊娠合并子宫浆膜下肌瘤蒂扭转,腹痛不缓解,进行性加重 
  C. 分娩中发现子宫肌壁间肌瘤阻碍胎儿先露部下降,造成难产 
  D.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腹痛不见减轻 
  E. 早孕期间发现有子宫肌壁间肌瘤,瘤体直径3cm 
 
3. [多选题]宫颈癌需与下列哪些疾病相鉴别
  A. 宫颈结核 
  B. 宫颈糜烂 
  C. 子宫内膜异位症 
  D. 宫颈乳头状瘤 
  E. 子宫内膜癌 
 
4. [多选题]正常粪便检查不正常的是
  A. 可见红细胞 
  B. 一天两次排便,300~600S/次 
  C. 可见少量肠黏膜上皮细胞 
  D. 黄褐色、柱形 
  E. 不见或偶见白细胞 
 
5. [单选题]治疗里热实证之热厥可选用( )
  A. 四逆散 
  B. 大承气汤 
  C. 安宫牛黄丸 
  D. 苏合香丸 
  E. 白虎汤 
 
6. [单选题]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肿疡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 
 
7. [多选题]妊娠合并阑尾炎,下列描述恰当的是
  A. 早产率增加 
  B. 流产率增加 
  C. 宫内死胎率增加 
  D.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增加 
  E. 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增加 
 
8. [多选题]手术流产的并发症有
  A. 体重增加 
  B. 人流综合征 
  C. 子宫穿孔 
  D. 吸宫不全 
  E. 色素沉着 
 
9. [单选题]凡十二经脉中气血满溢时,则流注于( )
  A. 经别 
  B. 别络 
  C. 奇经 
  D. 督脉 
  E. 浮络 
 
10. [多选题]孕妇感染弓形虫的表现有哪些
  A. 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B. 急性者以淋巴结炎居多 
  C. 慢性常表现为视网膜脉络膜炎 
  D. 可增加妊娠并发症,如流产、PIH、胎膜早破等 
  E. 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增高 
 
11. [单选题]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主方是( )
  A. 归脾汤 
  B. 酸枣仁汤 
  C. 炙甘草汤 
  D. 朱砂安神丸 
  E. 生脉散 
 
12. [多选题]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一般治疗的原则包括
  A. 间断吸氧 
  B. 卧床休息 
  C. 口服沙丁胺醇 
  D. 均衡膳食 
  E. 左侧卧位 
 
13. [单选题]引起"痛痹"的主要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 
 
14. [单选题]瘾疹在脾胃湿热型中的主要证候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 脘腹疼痛 
  B. 神疲纳呆 
  C. 大便泄泻 
  D. 舌淡,苔薄,脉濡细 
  E. 大便秘结 
 
15. [多选题]当切除附件时,必须切断哪几对韧带
  A. 骨盆漏斗韧带 
  B. 子宫圆韧带 
  C. 主韧带 
  D. 阔韧带 
  E. 卵巢固有韧带 
 
16. [多选题]关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下述哪些项是正确的
  A. 侵葡可发生于流产、足月产后 
  B. 绒癌可发生于流产、足月产后 
  C. 绒癌尿妊娠试验均阳性 
  D. 合体细胞性子宫内膜炎是恶性改变 
  E. 异位妊娠后可能发生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17. [多选题]属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表现的项目包括
  A. 病情轻重不一 
  B. 特征是T3、T4增高 
  C. 起病较急,能确定发病时间 
  D. 起病缓慢,不能说出确切时期 
  E. 多数患者病情危重 
 
18. [多选题]容易造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出血的因素包括
  A. 子宫横切口选择过低或过高 
  B. 子宫切口缝合过紧、过密 
  C. 子宫切口缝合过松 
  D. 切口延长裂开 
  E. 子宫右旋明显,做切口前子宫未复位 
 
19. [多选题]同排卵有关的内分泌调节包括
  A. LH、FSH高峰 
  B. 雌激素高峰对垂体、下丘脑产生正反馈作用 
  C. GnRH作用 
  D. 孕激素的协同作用 
  E. 雄激素的协同作用 
 
20. [多选题]按诊的内容,临床上常用的有( )
  A. 按肌肤 
  B. 按胸胁 
  C. 按脘腹 
  D. 按手足 
  E. 按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