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口腔修复医学高级职称(正高)备考考试试题(AH1),更多口腔修复(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正高医学职称考试宝典口腔修复医学高级职称(正高)备考考试试题(AH1),更多口腔修复(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下列病证中,宜先治其标的是( )
  A. 抽搐 
  B. 大出血不止者 
  C. 慢性病又伴外感者 
  D. 食积所致泄泻者 
  E. 尿闭 
 
2. [多选题]拔牙后应注意哪些
  A. 口内压迫止血的棉卷于30min后吐出 
  B. 2h方可进温、软食物 
  C. 拔牙术后当日起,唾液内不应有血丝或呈淡红色,否则应及时就诊 
  D. 拔牙后不要反复吐唾及吮吸创口 
  E. 术后当日即可手术侧咀嚼 
 
3. [单选题]患者舌质红,苔黄腻多为( )
  A. 痰饮 
  B. 湿热 
  C. 瘀血 
  D. 阴虚 
  E. 虚寒 
 
4. [单选题]针刺背俞穴时常选用的体位是( )
  A. 仰卧位 
  B. 侧卧位 
  C. 俯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 
 
5. [单选题]具有升散耗气特性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6. [多选题]有关正常心电图特点及正常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 QRS波群可出现宽大畸形 
  B. P波高尖或有双峰 
  C. P波时间<0.12s 
  D. PR间期为0.12~0.20s 
  E. 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1mV 
 
7. [单选题]阴虚火旺型心悸可出现( )
  A. 面色无华 
  B. 善惊易恐 
  C. 心烦少寐 
  D. 形寒肢冷 
  E. 心痛阵作 
 
8. [多选题]属于固涩剂的是( )
  A. 金锁固精丸 
  B. 牡蛎散 
  C. 四神丸 
  D. 清带汤 
  E. 补中益气汤 
 
9. [单选题]情志异常可导致心悸、惊恐不安等症状,此种情志多为( )
  A. 过度愤怒 
  B. 喜乐过度 
  C. 过度悲忧 
  D. 突然受惊 
  E. 思虑过度 
 
10. [单选题]不属于逍遥散主治证候的是( )
  A. 寒热往来 
  B. 胸闷嗳气 
  C. 月经不调 
  D. 神疲食少 
  E. 两胁作痛 
 
11. [多选题]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点包括
  A. QRs波群呈室上性,房室传导比例2:1~4:1或5:1以上,2:1为常见,1:1为罕见 
  B. 频率250~350/min 
  C. P波消失,f波代替 
  D. 心律绝对整齐 
  E. P波消失,F波代替,频率250~350/min,若频率>300/min,称不纯性心房扑动 
 
12. [多选题]"土"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
  A. 生化 
  B. 承载 
  C. 受纳 
  D. 温热 
  E. 润下 
 
13. [多选题]肺所吸入之清气,要发挥其生理效应,必须( )
  A. 循经运行 
  B. 敷布全身 
  C. 上通于心 
  D. 下达于肾 
  E. 三焦通行 
 
14. [多选题]关于颜色的调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亮度低暗的牙齿要想变成亮度高的牙齿是不可能的 
  B. 一般来说,加入补色可以使明度下降,同时彩度也降低 
  C. 修整彩度可以通过用与基础色同色的染料使颜色变淡、变薄 
  D. 可以通过加基础色的方法来改变彩度 
  E. 可以通过使用白色染料来减弱透明度 
 
15. [多选题]从腋下走出的经脉是( )
  A. 手太阴经 
  B. 足厥阴经 
  C. 足太阴经 
  D. 手少阴经 
  E. 手厥阴经 
 
16. [单选题]下列不属关元穴主治的是( )
  A. 眩晕 
  B. 痛经 
  C. 泄泻 
  D. 中风闭证 
  E. 疝气 
 
17. [多选题]推拿作用的原理有( )
  A. 调理疏通经络 
  B. 促进气血运行 
  C. 调整脏腑功能 
  D. 舒筋滑利关节 
  E. 增强抗病能力 
 
18. [多选题]肾性血尿RBC形态改变的因素是
  A. 红细胞在尿道内停滞时间较长 
  B. 受介质张力影响 
  C. 受酸碱度变化影响 
  D. 受渗透压变影响 
  E. 通过肾小球基底膜的挤压 
 
19.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舌态变化的是( )
  A. 痿软 
  B. 强硬 
  C. 震颤 
  D. 歪斜 
  E. 芒刺 
 
20. [多选题]HIV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
  A. 空气传播 
  B. 血液传播 
  C. 母婴传播 
  D. 物品传播 
  E. 性接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