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考试宝典泌尿外科学中级专业考试模拟练习题(C6),更多泌尿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下列影响创伤形成的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A. 致伤因子的能量
B. 组织的张力强度或致伤阈值,组织对暴力的传导性
C. 暴力作用的方向,接触面积的大小
D. 机体是处于动态还是静态
E. 接触的时间和次数
2. [单选题]新鲜创面皮片移植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为
A. 加压包扎力量不够
B. 感染
C. 皮片下血肿或血清肿
D. 适应证和移植方法选择不当
E. 健康及营养状况过于低下
3. [单选题]右上肢浅Ⅱ度烧伤,面积1%。创面最佳的处理方法是
A. 切削痂、网状自体植皮
B. 暴露疗法,待其自然愈合
C. 蛋白酶溶痂后植皮
D. 1%SD-Ag冷霜包扎换药,待其自然愈合
E. 分期、分批切削痂后植皮
4. [单选题]如胆囊收缩功能良好,在服脂肪餐后多少时间内胆囊收缩至原大小的1/3
A. 半小时
B. 1小时
C. 2小时
D. 3小时
E. 4小时
5. [单选题]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病理解剖条件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胆囊多发小结石
B. 胆囊管内径较宽
C. 共同通道较长
D. 出口梗阻
E. 有副胰管存在
6. [单选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骨折以哪个部位最多见
A. 股骨粗隆区
B. 股骨粗隆区和人工股骨柄之间
C. 人工股骨柄远端
D. 混合区
E. 对侧股骨
7. [单选题]有关包扎疗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适用于四肢以Ⅱ度烧伤为主的创面
B. 躯干烧伤,禁忌采用包扎疗法
C. 手背部广泛深Ⅱ度烧伤,首选包扎疗法
D. 包扎时不宜将全部创面覆盖,应在两端露出少许创面,以便于观察,及时发现创面感染等情况
E. 凡使用包扎疗法,必须局部应用抗生素
8. [单选题]女性,18岁。肘部外伤并肿胀,活动障碍急诊入院。查体:肘部肿胀明显,可见皮下瘀斑。手部尺侧皮肤感觉消失,拇指不能内收,余四指并指无力。X线检查发现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可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合并
A. 正中神经损伤
B. 尺神经损伤
C. 桡神经损伤
D. 正中神经返支损伤
E. 桡神经浅支损伤
9. [单选题]目前较明确的致癌因素中,不包括
A. 吸烟、饮酒及食用发酵霉变食物
B. 生活在湿度较大的地域
C. 某些职业及环境污染
D. 医源性致癌因素包括X射线、放射性核素、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砷剂等
E. 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激素水平异常是肿瘤诱发因素之一
10. [单选题]下列属于外科特异性感染的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B. 变形杆菌感染
C.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
D. 链球菌感染
E. 破伤风杆菌感染
11. [单选题]胆囊结石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胆道蛔虫症
B. 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C. 肝脓肿
D.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E.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12.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应列入
A.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
B. 定期考核和医德考评
C. 医疗机构等级评审
D. 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E. 以上都对
13. [单选题]90%大面积深度烧伤,长期使用亚胺培南后出现发热、腹泻、口腔黏膜及咽部可见白色斑膜形成。首先要考虑
A. 休克
B. 二重感染
C. 蜂窝织炎
D. 全身性感染
E. 烧伤创面脓毒血症
14. [单选题]在各种化学性致癌物中致癌谱广,致癌力又强的是
A. 烷化剂
B. 亚硝胺类
C. 霉菌毒素
D. 芳香胺类
E. 氨基偶氮类
15. [单选题]腹部闭合性损伤造成胃、空肠、回肠穿孔,手术修补顺序,正确的是
A. 空肠、胃、回肠
B. 回肠、空肠、胃
C. 胃、空肠、回肠
D. 回肠、胃、空肠
E. 根据穿孔大小决定修补顺序
16. [单选题]Charcot五联症出现在
A. 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B.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C.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D.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E. 绞窄性小肠梗阻
17. [单选题]烧伤早期出现血红蛋白尿时,在快速补液和用利尿剂的同时,还应采取
A. 纠正酸中毒
B. 输入高渗盐水
C. 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
D. 加快输液速度
E. 碱化尿液
18. [单选题]移植后可以降低受区创面的细菌计数
A. 自体皮片移植
B. 同种异体皮片移植
C. 异种皮片移植
D. A、B、C全是
E. A、B、C全不是
19. [单选题]左侧脓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4个月。X线胸片:脓腔明显局限缩小,左肺结核病灶稳定。此时,宜采取的治疗是
A. 人工气胸疗法
B. 胸腔穿刺排液,细菌培养
C. 胸腔闭式引流
D. 胸腔开放引流
E.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20. [单选题]与人类皮肤癌有关的致癌物是
A. 紫外线
B. 黄曲霉素和植物苏铁素、乙型肝炎病毒
C. EB病毒
D. 血吸虫病
E. 单纯疱疹Ⅱ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