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神经外科副高卫生高级职称模拟考试冲刺试题(@3),更多神经外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2024神经外科副高卫生高级职称模拟考试冲刺试题(@3),更多神经外科(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与听神经瘤直接有关的头颅X线改变是
  A. 颅缝增宽 
  B. 血管沟增宽 
  C. 内听道扩大 
  D. 松果体钙化斑移位 
  E. 视神经孔扩大 
 
2. [多选题]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 ( )
  A. 脑水肿 
  B. 脑积水 
  C. 颅内肿瘤 
  D. 静脉窦血栓形成 
  E. 颅底凹陷症 
 
3. [多选题]望舌苔变化可以分析( )
  A. 邪正的消长 
  B. 病邪的性质 
  C. 病位的浅深 
  D. 血液亏虚 
  E. 病情轻重 
 
4. [单选题]视神经颅内段是指
  A. 视神经管内口到视交叉前缘 
  B. 视神经管外口到视交叉前缘 
  C. 视神经管内口到视交叉后缘 
  D. 视神经管外口到视交叉后缘 
  E. 以上都不是 
 
5. [单选题]临床对颅内压增高的诊断主要依靠
  A. 腰穿,脑脊液测压 
  B. CT、MRI检查 
  C. 脑电图检查 
  D. 脑血流图检查 
  E. 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 
 
6. [单选题]头痛伴癫痫见于
  A. 偏头痛 
  B. 青光眼 
  C. 三叉神经痛 
  D. 神经功能性头痛 
  E. 脑内寄生虫病 
 
7.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中风病机不包括( )
  A. 虚 
  B. 火 
  C. 积滞 
  D. 风、痰 
  E. 气、血 
 
8. [多选题]既主寒证又主热证的舌质、舌苔有( )
  A. 淡白舌 
  B. 黄苔 
  C. 灰黑苔 
  D. 红绛舌 
  E. 青紫舌 
 
9. [单选题]女性患者如发生周期性鼻出血,则应考虑
  A. 原发性高血压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白血病 
  D. 维生素K缺乏 
  E. 子宫内膜异位症 
 
10. [单选题]"0"形腿畸形常发生于
  A. 脊髓灰质炎 
  B. 急性脊髓炎 
  C. 下肢静脉曲张症 
  D. 佝偻病 
  E. 结核病 
 
11.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点
  A. 青壮年多见 
  B. 腰4~骶1多发 
  C. 有搬重物及扭伤史 
  D. 仅有腰痛无坐骨神经痛 
  E. 可突发和缓慢起病 
 
12. [多选题]颅骨凹陷骨折的手术指征是( )
  A. 骨折片陷入颅内深度超过1cm 
  B. 骨折片压迫脑的重要部位 
  C. 骨折片刺人颅内引起局灶体征 
  D. 静脉窦部位的凹陷骨折,但未出现脑受压体征 
  E. 开放性粉碎性凹陷骨折 
 
13. [单选题]全身麻醉后,肺泡通气是
  A. 自主呼吸时下肺好于上肺 
  B. 控制呼吸时下肺好于上肺 
  C. 自主呼吸时两肺相等 
  D. 控制呼吸时两肺相等 
  E. 不论自主呼吸还是控制呼吸都是上肺好于下肺 
 
14. [单选题]关于弥漫性轴索损伤,下列哪项错误
  A. 常有头部遭受加速、扭转暴力所致 
  B. 是伤后立即发生和不可逆的,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C. 通常有脑干损伤的表现 
  D. 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E. 可导致持续性植物状态 
 
15. [多选题]气的分类主要有( )
  A. 元气 
  B. 宗气 
  C. 肾气 
  D. 卫气 
  E. 营气 
 
16. [单选题]郁证的形成与五脏关系最密切的有( )
  A. 肝、肾、脾 
  B. 心、肝、脾 
  C. 心、肝、肾 
  D. 肺、肝、肾 
  E. 肺、脾、心 
 
17. [单选题]颅脑外伤后伴意识障碍加深,逐渐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活动受限,其损伤机制最可能是 ( )
  A. 视神经管骨折损伤视神经 
  B. 颅底骨折损伤动眼神经 
  C. 脑干挫伤出血损伤动眼神经核 
  D. 颞叶钩回疝使动眼神经受压 
  E. 视放射或枕叶黄斑部损伤 
 
18. [单选题]患者于仰卧位作屈颈抬肩动作时,全腹壁明显凹陷,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应出现
  A. 恶病质 
  B. 膈麻痹 
  C. 腹直肌分裂 
  D.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E. 膈疝 
 
19. [多选题]痛经的常见证型有( )
  A. 肝肾亏虚 
  B. 肝郁气滞 
  C. 气滞血瘀 
  D. 寒凝湿滞 
  E. 湿热蕴结 
 
20. [单选题]经络系统中,同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 )
  A. 奇经八脉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经脉 
  D. 十二经筋 
  E. 十五别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