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宝典2024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加血提分考试试题(E8),更多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桑螵蛸、海螵蛸的共同功效是
  A. 镇惊安神 
  B. 平肝潜阳 
  C. 固精 
  D. 补益肝肾 
  E. 补脾止泻 
 
2. [单选题]主治湿热痢疾的方剂是
  A. 败毒散 
  B. 清胃散 
  C. 芍药汤 
  D. 白头翁汤 
  E. 葛根芩连汤 
 
3.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泄泻之内因的关键所在
  A. 湿盛 
  B. 脾虚 
  C. 肾虚 
  D. 肝郁 
  E. 胃失和降 
 
4. [单选题]赵某,女,25岁。3天来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小便黄赤,大便秘,苔黄舌红,脉弦滑数。其诊断是
  A. 黄疸(阳黄)湿重于热证 
  B. 黄疸(阳黄)热重于湿证 
  C. 黄疸(阳黄)疫毒炽盛证 
  D. 黄疸(阳黄)胆腑郁热证 
  E. 黄疸(阴黄)脾虚湿滞证 
 
5. [单选题]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其中医证型是
  A. 肺阴亏虚 
  B. 肺热炽盛 
  C. 心肺阳虚 
  D. 心肾不交 
  E. 肾阳亏虚 
 
6. [单选题]以下所列乳痈的成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产后冲任失调 
  B. 产后饮食不节,阳明蕴热 
  C. 产后乳头破碎 
  D.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 
  E. 乳汁瘀积 
 
7. [单选题]从夏至秋及冬的气温变化,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A. 对立制约 
  B. 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 相互转化 
  E. 交感互藏 
 
8. [单选题]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 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B. 既藏精气又传化水谷 
  C.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D. 藏精气,藏而不泻 
  E. 以上均不是 
 
9. [单选题]口疳的病位主要涉及
  A. 脾、肾 
  B. 心、肝 
  C. 心、脾 
  D. 肝、脾 
  E. 脾、胃 
 
10. [单选题]感受暑湿,发热恶寒,呕吐泄泻,当用
  A. 荆芥 
  B. 紫苏 
  C. 生姜 
  D. 香薷 
  E. 白芷 
 
11. [单选题]患者,男,40岁,恶寒发热,咳喘,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小便不利,肢节酸楚,舌苔薄白,脉浮滑紧。宜首选
  A. 黄芪配茯苓 
  B. 麻黄配白术 
  C. 白术配茯苓 
  D. 白术配桑白皮 
  E. 麻黄配连翘 
 
12. [单选题]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处的腧穴是
  A. 丰隆 
  B. 解溪 
  C. 上巨虚 
  D. 下巨虚 
  E. 足三里 
 
13. [单选题]若痢疾下利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治疗首选的方剂是
  A. 葛根芩连汤 
  B. 藿香正气丸 
  C. 芍药汤 
  D. 连理汤 
  E. 香连丸 
 
14. [单选题]患者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治疗应首选
  A. 麻仁丸 
  B. 六磨汤 
  C. 温脾汤合半硫丸 
  D. 济川煎 
  E. 更衣丸 
 
15. [单选题]消渴之下消证,若出现阴阳气血俱虚证,治疗应首选
  A. 补中益气汤 
  B. 六味地黄丸 
  C. 归脾汤 
  D. 鹿茸丸 
  E. 金匮肾气丸 
 
16. [单选题]辛味药物不具有的功效是( )。
  A. 发汗解表 
  B. 疏肝解郁 
  C. 活血祛瘀 
  D. 补气健脾 
 
17. [单选题]患者,男,29岁。右足足趾麻木、发凉、怕冷2年,每行走约1km需停下休息。体查:右下肢皮温较对侧低,色泽苍白,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诊断考虑为
  A.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 大动脉炎 
  C. 右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证 
  D. 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E. 右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18. [单选题]患者,女,46岁,已婚。近2周带下量多,色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瘙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苔黄腻,脉细数。其治法是
  A. 清热疏肝,利湿止带 
  B. 滋肾养阴,清热利湿 
  C. 清热解毒止带 
  D. 健脾祛湿止带 
  E. 清热凉血止带 
 
19. [单选题]对于肠痈病因病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饮食不节 
  B. 饱食后急剧奔走或跌扑损伤 
  C. 寒温不适 
  D. 情志所伤 
  E. 外感温热 
 
20. [单选题]以下关于劳宫穴定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 
  B. 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2掌骨 
  C. 掌区,横平第4掌指关节近端,第4、5掌骨之间偏于第4掌骨 
  D. 掌区,横平第4掌指关节近端,第4、5掌骨之间偏于第5掌骨 
  E. 掌区,横平第2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2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