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骨伤科卫生高级职称(副高)知识点汇总考试试题(F4),更多中医骨伤科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中医骨伤科卫生高级职称(副高)知识点汇总考试试题(F4),更多中医骨伤科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多选题] 髌骨软化症膝部疼痛的特点有
  A.  髌后疼痛 
  B.  劳累后加重 
  C.  上下楼梯加重 
  D.  平地行走时加重 
  E.  下蹲位加重 
 
2. [单选题]阴阳不能相互维系的表现是
  A. 阳胜生热,阴胜生寒 
  B. 阳虚生寒,阴虚生热 
  C. 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D.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E. 阴虚阳亢,阳虚阴盛 
 
3. [单选题]"亡血家不可发汗",体现的治则是
  A. 未病先防 
  B. 既病防变 
  C. 扶正与祛邪并用 
  D. 因人制宜 
  E. 因时制宜 
 
4. [单选题]《伤寒论》中未论及的发黄证有
  A. 火毒发黄证 
  B. 寒湿发黄证 
  C. 蓄血发黄证 
  D. 血虚发黄证 
  E. 湿热发黄证 
 
5. [单选题]大陷胸汤的药物组成是
  A. 大黄、芒硝、甘遂 
  B. 大黄、芒硝、甘草、葶苈子 
  C. 大黄、栝蒌实、半夏 
  D. 大黄、枳实、甘遂、葶苈子 
  E. 大黄、芒硝、杏仁、葶苈子、白蜜、甘遂末 
 
6. [多选题]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
  A. 困遏清阳,闭郁气机 
  B. 邪气内伏,病自里发 
  C. 里热炽盛,易动风动血 
  D. 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 
  E. 易兼挟湿邪,郁阻气分 
 
7. [单选题]属于继发性皮损的是
  A. 红斑 
  B. 风团 
  C. 结节 
  D. 脓疱 
  E. 糜烂 
 
8. [单选题]膝关节脱位整复后固定时间是( )。
  A. 4~5周 
  B. 5~6周 
  C. 6~8周 
  D. 1~2周 
  E. 2~3周 
 
9. [单选题]可合并肺、肝、脾损伤的常见骨折为( )。
  A. 肋骨骨折 
  B. 胸骨骨折 
  C. 锁骨骨折 
  D. 胸椎骨折 
  E. 腰椎骨折 
 
10. [单选题]检查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功能测定的原则为( )。
  A. 患者愿意配合 
  B. 促进骨折愈合 
  C. 减轻患者痛苦 
  D. 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 
  E. 有利于患者进行功能练习 
 
11. [单选题]肩关节脱位首选的整复手法是( )。
  A. 拔伸牵引法 
  B. 拔伸足蹬法 
  C. 椅背整复法 
  D. 拔伸托入法 
  E. 膝顶推拉法 
 
12. [多选题]有移位的,不稳定的,低能量型胫腓骨骨折,治疗可选择:
  A. 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B. 闭合复位+管形石膏固定 
  C. 闭合复位+跟骨牵引 
  D. 闭合复位+跟骨牵引+小夹板外固定 
  E. 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骨牵引 
 
13. [多选题]据原文,下列有“不得眠”症的汤证是( )
  A. 猪苓汤证 
  B. 四逆汤证 
  C. 栀子豉汤证 
  D. 白通汤证 
  E. 黄连阿胶汤证 
 
14. [单选题]髌骨骨折容易误诊的是:
  A. 横形骨折 
  B. 粉碎骨折 
  C. 纵形骨折 
  D. 星状骨折 
  E. 撕脱骨折 
 
15. [多选题]以下病理产物凝滞而成石瘿是
  A. 寒湿 
  B. 气郁 
  C. 风火 
  D. 淤血 
  E. 湿痰 
 
16. [多选题]《金匮要略》中,泻心汤的组成是( )
  A. 大黄 
  B. 黄连 
  C. 黄芩 
  D. 黄柏 
  E. 地黄 
 
17. [多选题]盖氏骨折中,导致桡骨远折端移位的因素,包括:
  A. 手的重量 
  B. 旋前方肌的牵拉 
  C. 肱桡肌的牵拉 
  D. 拇外展肌的牵拉 
  E. 拇伸肌的牵拉 
 
18. [单选题]患者,男,36岁。手术后1周突然出现右下肢疼痛肿胀,皮肤色泽发绀,皮温增高,浅静脉怒张,大腿内侧有明显压痛,并伴有低热。应首先考虑的是
  A. 脱疽 
  B. 血栓性浅静脉炎 
  C. 血栓性深静脉炎 
  D. 动脉硬化闭塞症 
  E. 糖尿病坏疽 
 
19. [单选题]骨关节炎最常见的部位是( )
  A. 髋关节 
  B. 膝关节 
  C. 踝关节 
  D. 肩关节 
  E. 肘关节 
 
20. [单选题]根据原文"伤寒干呕、发热而咳",病机是
  A. 邪热壅肺 
  B.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C. 风邪外束,胃气上逆 
  D. 水热互结 
  E. 邪在半表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