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卫生职称考试宝典年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副高卫生职称智能题库(P2),更多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卫生职称考试宝典年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副高卫生职称智能题库(P2),更多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
1. [单选题]肥胖的预防措施不包括
  A. 适量运动 
  B.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C. 开展健康教育 
  D.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E. 补充钙制剂 
 
2. [单选题]中医学和西医学相比,最重视( )
  A. 辨病论治 
  B. 辨证论治 
  C. 异病同治 
  D. 已病防病 
  E. 扶正祛邪 
 
3. [单选题]婴儿动作发育的规律不包括
  A. 自上而下 
  B. 由粗到细 
  C. 由近及远 
  D. 由四肢到躯干 
  E. 从整体到特殊 
 
4. [单选题]促进女性青春期乳腺发育的最关键激素是
  A. 生长素 
  B. 降钙素 
  C. 溶脂素 
  D. 褪黑素 
  E. 雌激素 
 
5. [单选题]关于女性月经初潮,下列知识不正确的是
  A. 女性第一次月经称为初潮 
  B. 初潮说明卵巢的卵泡能够发育,具有生育的可能性 
  C. 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标志 
  D. 月经初潮常被作为女性性发育的评定指标 
  E. 在月经初潮时,生殖器官已经发育成熟 
 
6. [多选题]关于沙眼,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学生沙眼发生率约为60% 
  B. 病原是沙眼衣原体 
  C.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D. 预防重点是防止接触感染 
  E. 积极治疗现患者是预防沙眼传播的最主要措施 
 
7. [单选题]恶性肿瘤进行化疗常可引起骨髓抑制,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治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益气养血 
  B. 疏肝理气 
  C. 扶正 
  D. 滋补肝肾 
  E. 健脾和胃 
 
8. [单选题]致病后最易出现发热恶风、汗出等症状的病邪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火邪 
  D. 湿邪 
  E. 燥邪 
 
9. [单选题]决定生长发育潜力的因素是
  A. 家族遗传因素 
  B. 营养因素 
  C. 心理行为因素 
  D. 社会环境因素 
  E. 家庭环境因素 
 
10. [单选题]过度恐惧对气机的影响是( )
  A. 气消 
  B. 气结 
  C. 气上 
  D. 气下 
  E. 气乱 
 
11. [单选题]定喘穴位于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 )
  A. 0.5寸 
  B. 1寸 
  C. 1.5寸 
  D. 2寸 
  E. 3寸 
 
12. [单选题]暴喜过度,临床常见的症状有( )
  A. 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B. 心悸、失眠、健忘、多梦 
  C. 面红目赤 
  D. 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 
  E. 意志消沉,面色惨淡 
 
13. [多选题]泄泻的临床症状有( )
  A. 排便次数增多 
  B. 里急后重 
  C. 腹痛腹胀 
  D. 便下赤白脓血 
  E. 大便粪质清稀 
 
14. [单选题]儿童在良好环境下生长至成年其身高与父母平均身高之间的遗传度是
  A. 0.55 
  B. 0.45 
  C. 0.75 
  D. 0.65 
  E. 0.85 
 
15. [多选题]便秘的病因有( )
  A. 外感寒热之邪 
  B. 内伤饮食情志 
  C. 病后体虚 
  D. 阴阳亏虚 
  E. 气血不足 
 
16. [单选题]炙甘草汤中,治疗心悸、脉结代之君药是( )
  A. 党参 
  B. 桂枝 
  C. 炙甘草 
  D. 麦冬 
  E. 熟地 
 
17. [多选题]水肿的治疗原则包括( )
  A. "开鬼门" 
  B. "洁净府" 
  C. "去菀陈莝" 
  D.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E. "腰以上肿,当发汗……" 
 
18. [多选题]少年儿童时期患病主要特点
  A. 随着年龄的增加,总患病率减少 
  B. 由感染性疾病向与学习、生活习惯有关的疾病转变 
  C. 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比较突出 
  D. 少年儿童死亡率较高 
  E. 不同年龄阶段其疾病谱不同 
 
19. [单选题]学校卫生的调查设计一般采用的抽样方法为
  A. 单纯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分层抽样 
  D. 整群抽样 
  E.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20. [单选题]具有升散耗气特性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