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消化内科正高卫生职称2024专业知识考试试题(W6),更多消化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导言】考试宝典发布消化内科正高卫生职称2024专业知识考试试题(W6),更多消化内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
1. [多选题]药物的性味归纳正确的是( )
  A. 寒凉属阴 
  B. 温热属阳 
  C. 咸甘发散为阳 
  D. 酸苦涌泄为阴 
  E. 淡味渗泄为阳 
 
2. [多选题]原发性肝癌常见的并发症是
  A. 肝性脑病 
  B. 上消化道出血 
  C. 继发感染 
  D.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E. 伴癌综合征 
 
3. [单选题]心能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是指心的功能中的( )
  A. 主神志 
  B. 主血脉 
  C. 在体合脉 
  D. 其华在面 
  E. 在窍为舌 
 
4. [多选题]关于消化性溃疡,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
  A. GU多在胃角和胃小弯 
  B. DU多在球部,后壁多见 
  C. GU多发生在胃窦和胃体交界处的胃体腺区一侧 
  D. 老年患者GU的部位多较高 
  E. 幽门腺区可随年龄增大而扩大 
 
5. [多选题]毫针刺法中常用的进针方法有( )
  A. 夹持进针法 
  B. 指切进针法 
  C. 提捏进针法 
  D. 自然仰卧法 
  E. 舒张进针法 
 
6. [单选题]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 )
  A. 滋补肾阳 
  B. 滋补肾阴 
  C. 补益肾气 
  D. 补养气血 
  E. 益肾健脾 
 
7. [多选题]以下符合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的诊断条件的是
  A. 持续或近乎基本持续的腹痛 
  B. 疼痛与生理事件(如进食、排便或月经)无关或仅偶尔有关 
  C. 日常活动能力部分丧失 
  D. 疼痛并非伪装(如诈病) 
  E. 症状不满足其他能解释疼痛的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 
 
8. [多选题]病原菌鉴定的一般程序包括
  A. 直接涂片 
  B. 分离培养 
  C. 生化鉴定 
  D. 血清学鉴定 
  E. 电镜观察 
 
9. [单选题]川芎茶调散中善治阳明经头痛的药物是( )
  A. 川芎 
  B. 羌活 
  C. 细辛 
  D. 白芷 
  E. 防风 
 
10. [多选题]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腹膜炎的原因是
  A. 腹水形成 
  B. 抵抗力降低 
  C. 脾功能亢进 
  D. 肝脏合成清蛋白的能力降低 
  E. 肠道屏障作用减弱,下消化道细菌经淋巴系统进入腹腔 
 
11. [多选题]诊断急性胰腺炎时,常依靠下列哪几项检查
  A. 发病3~4小时血清淀粉酶高于128温氏单位(或500索氏单位) 
  B. 腹腔穿刺液中淀粉酶升高,外观是血性混浊 
  C. B超检查发现胰腺增大,网膜囊及腹腔有积液体 
  D. 既往有胆道疾患 
  E. 有饮酒史 
 
12. [单选题]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肿疡的邪气是( )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 
 
13. [单选题]任脉的终点是在( )
  A. 目内眦 
  B. 口唇 
  C. 目眶下 
  D. 胞宫 
  E. 会阴 
 
14. [多选题]肠结核的手术指征是
  A. 肠道大量出血者 
  B. 完全性肠梗阻 
  C. 急性肠穿孔 
  D. 诊断困难需剖腹探察者 
  E. 慢性肠穿孔瘘管形成经治疗仍未能闭合 
 
15. [单选题]疼痛的性质为走窜痛,部位不固定,多属( )
  A. 血瘀 
  B. 气滞 
  C. 精伤血少 
  D. 湿阻 
  E. 寒凝 
 
16. [多选题]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治疗原则是
  A. 等待腹水细菌培养结果后选择抗生素 
  B. 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 
  C. 腹腔内注射抗生素 
  D. 可排放腹水,腹腔冲洗 
  E. 抗生素用药时间不宜少于2周 
 
17. [多选题]用补气法治疗失血证的主要依据( )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为其母 
  E. 气能载血 
 
18. [多选题]黏液脓血便可见于
  A. 菌痢 
  B. 痔 
  C. 直肠癌 
  D. 溃疡性结肠炎 
  E. 状结肠癌 
 
19. [多选题]疾病发生后,为防其传变应采取( )
  A. 早期诊断 
  B. 早期治疗 
  C. 防止邪气侵害 
  D. 先安未受邪之地 
  E. 精神调摄 
 
20. [单选题]脾气不足型崩漏的病机为( )
  A. 脾失生化,气血不足 
  B. 脾气虚弱,冲任不固 
  C. 脾虚气弱,清阳不升 
  D. 脾运失职,湿注下焦 
  E. 脾气虚弱,中阳不振